第232页

辎重营带了两千柄备刀,长枪、箭头若干……300柄战刀,一个营的士兵匀一匀,分他们每人一柄,这不算什么。公孙杵,放心跟我们走,老鼠扛木锨,大头在后头,明白吗?”

人均三柄武器——公孙杵对这种士兵配置已无话可说。他狠狠地叩了一个头,告辞出舱。

陈婴暗自吐舌。

这是一支奢华到极点的军队,别人还用骨头、石头做箭头,他们已经奢侈到把三百柄上好的宝刀当石头,随意扔的地步。

这是一支骄横到了极点的军队,他们看待别的军人,总是用一种居高临下的态度。一般这种军队都荣誉感极强,战场上两军相逢,他们爆发的凶悍能让人颤栗。

三千人挑战30万,这是一场死斗,汉军士兵却战意盎然。陈婴坐在这里,畅想即将来临的战斗,不禁痴了。

身为汉人,能够挑战中原最强大的胡人,能够华丽的战死,想必这种死亡精彩无比。

人皆有一死,这种死亡方式,很令人期待啊!

陈婴为之咂舌,其实,士兵人均三种武器,是最低配置。按西方记述,在冷兵器时代,平均每场战斗,人均损坏14柄武器。也就是说,士兵只配置两柄刀,战斗到一半会落入没有武器可使的窘境。

这是数学统计,中国历史没有类似的记述,但常有一个人终生使用一把名刀或者名剑的小说情节。那些书生写的历史,常以为战斗就是彼此拿着刀剑,相隔老远挥舞着,对诗写对联,你出上句我写下句……

这样的战斗方式,当然不会有“金属疲劳”现象的出现。一柄武器使用终生,那是理所应当的。

战争,就是士兵彼此挥舞武器,用力砍击,越用力越能生存。某人的武器终生不毁,这说明他是老牌逃兵。当然,他也许是个诗人。

除此之外,再无其它可能。

五胡乱华,从来不是一场诗人间的战斗。三千人挑战30万,要说高翼胸有成竹,那纯粹是诗歌情节。所以,自上船来,他心中一直翻江倒海,只是表面上做出镇定的模样。

冉闵只有万人军队——严格地说只有七千人,剩下的是辅助人员。但在中国,常把他们也算入正式军人——依冉闵那狂暴的攻击力,再加上辽汉暗地里赞助的兵器铠甲,这七千人造成敌方三倍战损,应该不成问题。

那么,战神慕容恪应该剩下17万军队,这27万军队中,20万汉军步卒可以除去,只要辽汉军打得凶,他们因为爱惜自己的武器,一边挥舞武器一边吟诗。等到战事结束,他们就会“顺应五德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