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上战马的赵云愈发威猛,长枪略略晃动,刘备拦下的敌人已纷纷落马。随着一声铜哨响,青州兵尾随刘备赵云杀出重围,斜斜地向营寨奔去。
“崩崩崩崩”,连续不端的弓弩声响起,尾随地匈奴兵在失去大半人手后,止步不追。
青州兵去年改革了弩弓设计,弓弦安装开始采用偏心轮技术,因此,射击时瞬间冲击力提高了4至6倍(大于3600牛顿),虽然威力不及后世的黑鲨与从林王狩猎弩,但各项指标已接近了咔吧战士狩猎弩的标准。平射的有效射程为100米,射击精度为30厘米至60厘米。仰射,最大射程已达到了430米。在75米的距离内,一箭可以射穿3毫米的钢板。这一轮射击精准度颇高,令匈奴前锋伤亡惨重。
营寨内,刘备着急着审问俘虏地匈奴兵,这一连串蹊跷的战斗令他疑惑不解:“匈奴各部互不越界,已是惯例,这股匈奴兵自邬县方向而来,据我所知,那是右匈奴的地界,我来找左匈奴的于扶罗,难道,于扶罗敢绕道右匈奴地界攻击我吗?”
匈奴俘虏沉默不语,半晌,一个匈奴兵嚅诺着回答:“回将军的话,我们是右匈奴所部。”
说的是纯正汉语——刘备仔细观察这名匈奴兵:他是汉人,绝对是汉人,不同的风俗习惯决定一个民族不同的举止,这名匈奴兵的答问证明,他绝对是汉文化教育下的产物。
无暇追问他怎么当上匈奴兵地,刘备疑惑着:“我与左匈奴地于扶罗不合,来此事寻他的晦气,与右匈奴何干,右匈奴为何出兵打我?”
原来。于扶罗派人到右匈奴哭诉,说刘备向讨要他所劫掠地战利品,这一举动触怒了右匈奴,右匈奴决定出兵维护它们地尊严。
中原的朝廷历来是尊重异民族习惯的,儒家的经典中记载:黄帝时,黄帝寻访到一个异民族,他们有不穿衣服的习惯。黄帝脱去了衣物,进入他们的帐中和他们亲善交谈。黄帝时期没有文字。黄帝是否托梦告诉其后的儒士他确实这么做了,不得而知。但儒士们编造这段话,体现了他们“仁”地思想。
大汉朝廷历来尊重匈奴的习惯,包括他们劫掠地爱好,即使在与汉廷最亲善的时期(和亲之时),匈奴也未停止每年的“打秋风”行动。他们的劫掠所获,从没有汉官向他们讨要。这也就是张扬不理洛阳被劫女子的哭诉的原因——任你三公六卿的子女,到了匈奴口袋里,就是匈奴人地财产。
刘备要求于扶罗交出劫掠来的大汉仕女,危及到了匈奴以后劫掠所获的所有权。为了教训刘备,右匈奴发兵11万,按照约定来攻打刘备。
“约定”,刘备玩味着这个字眼,继续追问:“于扶罗和你们有什么约定?”
草原上各部族。现在还处于原始社会阶段,对于出兵这样的重大行动,必须通过部族大会,经各长老(元老)的一致认可才行。虽然这些人是小兵,但他们对部族的军事计划也会很了解。
“须卜骨都侯单于死后,南匈奴未再立新单于。恰好羌渠单于的儿子(于扶罗)在我汉廷受到欺凌,回到兹城,经部族长老(元老)合议,决定复立于扶罗为单于。大单于(于扶罗)要求右匈奴在青州兵全军渡河后,占领河东岸,切断青州兵归路。后来,我们看到绵山火起,以为战斗已经打响,所以开始攻击。”
这下,所有的将领都听懂了——“我汉廷”。这证实眼前地人原是汉人。
典韦拔剑而起:“匹夫。好好的汉人不当,做什么匈奴兵。我非宰了你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