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3页

饭罢,众人倒头沉沉睡去,直到天光大亮才醒来,徐达亲手放了一把火将兴化禅院付之一炬,东方破晓,一行人下了云龙山,翻身上马,向着西方疾驰而去,将朝霞远远抛在身后。

第4章 卓立格图的第一滴泪

卓立格图的第一滴泪京师南门外,火灾后的瓦砾堆上搭建起来一片杂乱不堪的简陋建筑物,破瓦碎砖,烂木板子下面,一群可怜的城市贫民绝望而无助的生活着。

大周朝的核心区域,是中原、江南和湖广一带,这些地方土地肥沃,人口密集,水网密布,良田无数,但是大多数的土地却集中在少数人手中,建国伊始,皇帝为了拉拢人心,分封天下,放任文官武将、皇亲国戚到处强抢豪夺土地,再加上大周朝实行的赋税制度,以人头税为主,地赋为辅,那些豪强大族占地动辄几万亩,家里不过几十口人,缴纳的赋税极其少,甚至不交,而贫苦百姓却要肩负起沉重的苛捐杂税。

久而久之,农民们熬不下去,那点祖上留下的田产反而成了他们的负担,于是乎将土地贱卖给地主老爷,委身当了佃户,或者卖掉土地,举家迁到城郊去做工谋生。

大周朝倒是延续了前朝一个好制度,那就是提倡外贸,广开沿海市舶司,西洋东洋的大海船来往不绝,大周的棉布丝绸瓷器远销海外,为朝廷带来不菲的税收,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大周朝的燃眉之急。

首先是失去土地的农民,能在作坊里打工干活,维持温饱,再就是税银的收入,弥补了田赋的减少,若不是海洋贸易的存在,大周朝的户部仓库怕是早见底了。

高李氏便是这样一个无地的农民,她本是庐州城外一个普通佃户人家的女儿,十七岁时嫁给本村的高大棒,老高家有五亩水田,在本村算得上是殷实人家了,也正是这五亩水田给老高家带来了灭顶之灾。

本村地主看上了这五亩地,多次提议收购,都是老高头不软不硬的顶了回去,地主起了坏心思,买通官府栽赃他们家一个窝藏匪类的罪名,把高老头逮走问罪,高大棒不得已,只好贱卖了水田救回父亲,可高老头气病交加,一蹬腿就死了。

家没了,地也没了,高大棒带着妻子闯荡京师,在水西门码头当苦力,高李氏帮人浆洗衣服,一家人在城外燕子衔泥般盖了两间小屋,虽然简陋,但能遮风挡雨,儿子狗剩就出生在京师南门外的棚子里。

新移民聚居在城外,形成一个独特的群体,起先大周朝是有户口制度的,不许百姓随便迁移,但后来随着土地兼并的加剧,大批流民涌现,根本管控不住,也就放任自流了,和贫穷相伴的永远是暴力、愚昧、强抢豪夺,所以这些新移民中自然而然的孵化出暴力团伙,欺行霸市,目无法纪,官府也懒得管他们,随他们自生自灭,只要别进城捣乱就行。

高大棒就是死在这些泼皮手里,他是个直性子人,不知怎么地就得罪了当地的龙头老大,暗夜里被人敲了闷棍,把菠萝盖都给砸碎了,人在床上躺了半个月,没医没药,硬是疼死的。

雄赳赳的一条庄稼汉,就这样客死异乡,只留下孤儿寡母艰难的生存着。高李氏是个要强的女人,硬是以柔弱的肩膀撑起这个残破的家,将儿子狗剩慢慢养大了。

南门外一场大火,烧掉了无数人的梦想,他们的家园被付之一炬,没有了栖身之所,生活还要继续,于是在这瓦砾堆上,破烂棚子如同雨后春笋一般冒出来,五颜六色,垃圾遍地,野狗成群结队,肮脏的小孩到处窜,一到吃饭的时候,遍地黑烟,更显肮脏。

这幅景象,和附近金碧辉煌整洁干净的大报恩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每日里前去庙里烧香拜佛的富人数不胜数,捐献的香油钱更是数以万计,但从没有人想到,给附近的这些穷人哪怕一丁点的施舍。

最近村子里出了个新鲜事,高寡妇从雨花台上捡了个死人回来养活,每天喂饭喂水,端屎端尿,还拿出辛苦攒下的钱给他买药,而那死人却一直半死不活的躺着,连眼睛都没睁开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