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2页

傍晚归城时,那幅邺宫草堂又回到陈操之手中,老僧藉罴已经在图上作了标识,那位置正是陈操之那日在金凤台上看到那座古旧宫殿,便是以前的宣光殿。

……

桓温派来向燕国交涉的使者是西府参军袁宏袁彦伯,顾恺之原想领命前来营救陈操之,但桓温不允,认为顾恺之少不更事,不能胜任,而袁宏年过四十,阅历颇丰,应能不辱使命。

袁宏带了两名随从,轻骑北上,于七月十九日到达燕都邺城,便去拜会燕太宰慕容恪,呈上桓温书信,请求放还陈操之,不料慕容恪却取出早已草就的燕大司马文书,便是那以许昌城换陈操之一族的协议,要留陈操之在燕国为官——

袁宏目瞪口呆,前代无此典章故事,袁宏不知如何应对,只是问:“陈洗马愿意留在贵国?”

慕容恪服五石散后,也爱宽袍大袖,很有江左名士的风范,说道:“本王为陈洗马考虑得如此周全,他自当心甘情愿留下。”

此事重大,袁宏无权代晋朝廷处置此事,说道:“在下想见陈操之一面,请太宰准许。”

慕容恪点头道:“明日安排袁参军与陈洗马相见。”

第四十九章 摊牌

西府参军袁宏出身寒微,少年时家贫,曾经为人作佣工在淮河上输运租粮,谢安的从兄谢尚当时任镇西将军、屯兵寿阳,一夜乘船于淮上行,闻江畔客船有吟诗声,甚有情致,所诵的五言诗都是谢尚未曾读过的,谢尚大为赞叹,便停舟问讯,访得袁宏,得知袁宏方才吟诵的都是其自作的《咏史》诗,谢尚雅重袁宏之才,不以袁宏出身寒微、操业鄙贱为嫌,征袁宏为将军府记室,谢尚去世后,袁宏被桓温辟为西府参军,是西府中文才第一流的人物——

如此看来,陈郡谢氏有深情雅致之家风,谢道韫为一寒门少年六百里闻笛不正是其从伯祖谢尚的流风遗韵吗?

袁宏虽在桓温军府任职,但感当年谢尚知遇之感,与陈郡谢氏关系依然密切。此次受命北来之先,入建康领诏命时特意去乌衣巷拜见了谢安、谢万兄弟,谢安重托袁宏一定要设法让陈操之平安南归,袁宏表示竭尽全力,但一到邺城,没想到燕太宰慕容恪竟要以许昌城来交换陈氏一族,如此看来,鲜卑人是决心要留下陈操之了,袁宏不知陈操之是怎么想的,按常理说陈操之是绝不愿意留在这他乡异国的,但既然慕容恪提出以许昌城来换取陈操之族人,那么陈操之后顾之忧已除,同意留下也殊未可知!

黄昏时分,袁宏与两名随行军士在太原王府属吏的陪同下去鸿胪邸馆驿歇息,路上皱眉苦思,将至鸿胪邸馆驿时,忽听路边有人惊喜地唤道:“袁参军,小人有礼。”

袁宏抬眼看时,见一个东晋军士装束的汉子立在路边,满脸是笑,上前一步道:“袁参军,小人是陈洗马手下军士,奉命在此等候江东来使,没想到是袁参军不辞辛苦远来。”

袁宏问:“陈洗马现在何处?”

那军士道:“暂居冰井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