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玩玩暧昧,增进感情才是最主要的,有情再有性那才有爱的感觉,何况接下来事情多了,连武则天也数次召他进宫,和他说事儿。

贺兰敏之被宣进宫的时候,武则天也和他聊了一些话,从武则天的话中,贺兰敏之也明白过来,再过一些日子,上次朝会时候几位宰相联名上奏,要太子监理朝务的事也会有处理的结果出来了。

其实不需要武则天说,贺兰敏之从手下来探听到的情况上也可以分析出来,有一些人的职务会变动了,也就是,一些人要倒霉了,只不过倒很大的霉的人不多而已。

差不多在那次引起轩然大波朝会后的半个月,也就是谷雨过后的两天,朝廷发布了几份诏命,左侍极(也就是原来的左散骑常侍)兼检校右相陆敦信以老疾辞职,朝廷同意其辞职的请奏,罢其政事,拜其为大司成(即国子监祭酒,龙朔二年国子监改为司成馆,祭酒改为大司成)。

司元太常伯兼检校左相、同东西台三品窦玄德被贬为扬州刺史。

另一名宰相,东台侍郎兼正谏大夫、同东西台三品李安期罢政事,出为荆州长史。作为领头人,刚刚拜相的李安期受到的处罚可以说很重,连降了很多级,只领从五品上的州长史职!

当日朝会上其他一些站出来附议支持的大臣也被处以不同程度的责罚,他们是以不同的罪名被降职的,不过不相干的人员没有受到任何的牵连,因此整个长安城内还算平静,没有人心惶惶的情况出现。

不过随后发生的一件事却让很多人震惊,这也是件很奇怪的事,被贬为扬州刺史的窦玄德在前往扬州赴任时候,却在长安县境内不幸坠马,身受重伤,医治无效而亡故!事后朝廷给予了其以一定规格的追赠。

而在几名宰相因自身原因及其他因素被去了相职后,太子李弘的婚期也到了……

第二百二十九章 宫中奇女子

太子大婚,自然不是小事,武则天又没有空闲,要忙着打理李弘的婚事了,已经正常入宫当值的贺兰敏之没太多机会看到她了。武则天只在对几位宰相的处理意见下发后,召贺兰敏之说了半天事,其他时候就没单独召他说话了。

贺兰敏之也从这次单独说话时候知道了对诸臣处理大概的“内幕”,这一切全是武则天的主意,李治几乎没有给过意见,武则天提议什么,他就同意了。

贺兰敏之不知道武则天用了什么手段让李治这么服帖,反正他很敬佩武则天,原本一件很棘手、很容易让自己下不了台的事,竟然变成了非常对自己有利的事,不但将几名反对她的人外贬,还进一步威慑了其他人,包括太子李弘,如果说这次事件是李弘和武则天的交手,那只能是李弘以惨败收场。再因为武则天极力反对皇帝在这个时候去泰山封禅,要皇帝以国事为重,待辽东战事有了结果后再前往泰山,还博得了原本不少对她有成见大臣的好感。

以大局为重,武则天在这件事的处理上给人以这样的感觉,没有人在这场变故中丢了性命,原本担心朝中再次有血腥起来的许多人,也因此放了心。

贺兰敏之也是从武则天所说的话中,明白窦玄德只是意外的身亡,此次武则天根本就没想过要除去什么人,“窦玄德既然已经贬为扬州刺史,就不需要杀他,即使要杀他也会给他戴上其他罪名!”这是武则天说给贺兰敏之听的原话,只能怪此老兄命短,因意外事故丢了性命。

此次几位宰相去了职后,并没补上新人,位列政事堂的宰相只有七位了,以贺兰敏之的感觉,这也是武则天的手段之一,不急于补充自己的人,但也不给其他持不同政见者机会,这也能让皇帝李治、太子李弘及其他反对她的大臣神经松懈一点。要是此事后武则天马上想办法任命自己的几名亲信以宰相位,那李治和李弘都会有非常大的危机感,这对父子俩,可能会抛开一切顾忌,联手对付武则天也不一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