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捕头依旧没有从慌乱中恢复过来,他没接时穿的茶水,以及毫无头绪的嚷嚷:“全乱了,全乱了,那股匪徒攻克了候密镇(沭阳所属),击溃了本地厢军,如今沭阳城已经乱作一团……”
时穿用目光示意对方喝完茶汤再说话,果然,报信人喝完茶汤后,情绪稍稍稳定下来,时穿趁着功夫,询问:“你刚才说到匪徒——什么匪徒,有多少人?”
第356章 来的是梁山好汉
贝捕头放下茶碗,喘了口气,回答:“承信郎,来的是梁山水寇,头领姓宋。听说原本他们头领姓晁,只待在淮阳军地界,潜伏于骆马湖一带打劫过往的客商,可不知道为何突然换了首领。前段时间,听说他们还到运河上探过路截过道,不知怎地,突然全伙进入海州……”
哦,喜欢对平民实施拦路抢劫的梁山好汉群,居然不声不响进入了宋江时代……哦,宣传上说,他们对平民百姓的抢劫,代表了最广大平民百姓的利益——包括那些被抢劫的平民百姓的利益。
据说,他们抢劫百姓,也是被逼的啊!杀了过路百姓作投名状,那也是逼不得已的啊——你路过,那是你的“不幸”,他们的“英明”。
究竟是何时,出于何种原因,他们原先的首领王伦去世了,这一点连宋人都很少关心。据说王伦“嫉贤妒能”地在晁盖被官兵追捕,走投无路时接引晁盖上山;并在晁盖把持自家小团伙,吃着梁山的饭不听梁山调遣的时候,又“心胸狭窄”给晁盖一笔钱让他自己走路,让他有资本去开创自家局面,故此晁盖很仗义的杀了救命恩人,夺了命恩人的基业、占了恩人的房子、睡了他的婆娘,从而在江湖上赢得很高的声誉……
然而,这样一位强横的首领居然不声不响去世了,换成了在郓城包揽诉讼、组织黑社会,事发后逃亡的公务员宋江,可见黑三郎宋江,乃是比晁盖更猛的汉子。
细说起来,这群好汉虽然发源于梁山,但他们一直流窜作案,待在梁山的时间,远不如在骆马湖的时间长久。不过,古人喜欢以出身地标注自己,比如三国时的张飞,明明后来是蜀将,却喜欢自称“燕人张飞”一样。所以这伙人虽然大多数时候藏身骆马湖,依靠打劫运河边上行走的客商与路人,但人们对他们的称呼却是“梁山水寇”。
按真实的历史,这股匪寇只有三十六到三十七位头领人物,或许每位头领身边还有若干家仆家丁,使得总人数在三五百人上下。其中头领人物多是犯了渎职罪的逃亡军官与恶霸、前公务员、黑社会头目一类。打虎将武松并不在其中,这时他已经安葬在杭州。浪子燕青也不是梁山人物,现代人猜想浪子燕青其实是宋江孙子辈的人,原型可能是太行山忠义军将领梁青。而《水浒传》里的好汉,其实是把宋代民间人物集结在一起,混搭出来的小说人物。
这群“好汉”虽然只有三十六人,但是在宋代,一个县的武装力量只有十五名警察,这群手持水火棍的衙役们,遇到人数比他们多,且多由逃亡军官组成军官团的匪帮,自然是百战百败。
贝捕头喘着气叙说:当日,宋江等人突然进入沭阳,衙役们措手不及,而梁山好汉们几乎都骑着马,依仗自己的快速,接连攻破了沭阳多个村镇,并从当地挟裹了百十号人,进逼沭阳县城。如今沭阳慌作一团,命令出不了县城,而知县黄翔——也就是黄娥的父亲,并不是一个多有才能的人,面对这一突发状况,他能做的只是关起城门,一边向准女婿求救,一边行文州衙,要求获得救援。
“县尊老爷让我带来一份公文……噢,在这儿,县尊嘱咐我先来崔庄姑爷这里说一声……县尊大人说:他不敢指望朝廷马上调动禁军厢军,所以最好由姑爷领着,亲自把这份书信呈递给大尹,催促大尹向枢密院申报,速发救兵救援”,贝捕头喘匀了气,匆忙地说:“若有可能,若能调动刘太公的团练……”
黄娥听了这话儿坐不住了,情绪激动的站起身说:“哥哥,梁山水寇……他们纵横山东,各州县均不能制,如今突然来到沭阳……哥哥,父亲坐困城中,万一有何什么好歹……”
时穿将目光转向贝捕头,贝捕头咽了口吐沫,继续补充:“梁山水寇曾分出一小股人马,攻击顺路的刘家庄园,刘太公急调团练过去助阵,据说团练们释放无数掌心雷,虽然不曾伤着多少梁山水寇,但那伙水寇从此再不曾朝;刘家进逼过。”
“掌心雷……”时穿沉吟着说:“我记得沭阳团练配置的是雷火炮(燧发火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