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2页

宋时行[校对版] 庚新 956 字 2023-03-15

依我看,官家接下来,未必会与虏贼再战,说不得要重启议和之事。我这两日便在思考此事,官家会命谁来担当此事?若所托非人,只怕会辜负了而今大好局面。”

目光,便落在了李纲身上。

李纲哪里还能不明白种师道的意思,二话不说便站起身来,“若官家重启议和,李纲愿出使女真。”

卷五 靖康耻 第372章 陈桥大捷风云起(三)

议和,已不可避免摆上议题。

自有宋以来,不败而败的事情太多,几乎无法计算清楚。赵桓不想再打下去,而且也认为没必要再打下去。当务之急,是收拾残局,尽快恢复原先局面。而且主战派势大,若继续打下去,说不得会出现不好的局面,这也是赵桓不愿意看到的结果。

议和派知道这个结果,便是种师道等人,又何尝不清楚?

这同样是一场博弈,议和派和主战派之间,将通过这样一种方式,进行一场角力。

种师道很清楚,他已经别无选择!

开封之战结束之后,赵桓只单独召见了种师道两次,而且每一次谈话,也没有什么具体内容。

这不是一个有功之臣应该得到的待遇。

种师道明白,赵桓之所以对他冷淡,一来是功高震主,二来嘛……种师道为打这一仗,数次欺瞒赵桓,甚至故意曲解赵桓的意思,已使得赵桓很不高兴。这种行为说传来,和权臣的行为没什么区别。哪怕种师道是出于好意,赵桓也受不得这种事情。

有哪个帝王,喜欢被臣子牵着鼻子走?

更不要说赵桓才二十六岁,正是年轻气盛的时候。

说句实在话,赵桓没有秋后算账,没有卸磨杀驴,没有寻种师道麻烦,已经是非常仁义。

在这种情况下,种师道也知道,他能留在位子上的时间越来越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