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页

兴汉[校对版] 魔力鸟 1632 字 2023-03-15

不管是出于什么原因,反正曹操是打了败仗。所以要说失误,当然得说曹操的。如果要说刘备周瑜的失误,那只不过是火放得太小,放得太晚,追杀得不够狠,没有彻底消灭曹操。但因为孙刘两家是打了胜仗,失误可以不计。单说曹操的失误。

我觉得,曹操成功占据江陵以后,就应该大军北还。留曹仁一支部队与刘备慢慢地打消耗战。因为只有自己的大军撤走了,江东孙权才不会加入战团。孙权参战,不是因为喜欢刘备要救刘备,而是不能忍受曹操的大军威胁。

曹仁在江陵,当然也是孙权的祸根,但中间隔一个刘备,矛盾会首先在孙权和刘备之间展开,就像以前打黄祖一样,孙权会不断地派兵进攻刘备刘琦。如果曹仁从西边进攻,那刘备可就真是受夹板气了。

但是,曹操为什么不这么做呢?一,是因为曹操一贯的个性,是自己站到最前线,亲自指挥战斗,组织最优势的兵力消灭敌人,他不会轻易把风头让给别人。二,曹操对孙权重视不够,对江东的实力重视不够。江东自孙策死后,一直没有太大的作为,孙权的才能一直没有机会在天下人心目中展示。曹操也许把孙权当做刘琮袁尚刘璋之类的人。直到吃过几次亏后,方才感叹了一句生子当如孙仲谋。三,曹操对江东的人才也没有足够的重视,像周瑜鲁肃这些人才,绝对不比中原的名士大夫差,曹操小看了这几个后起之秀的实力。在他心目中,也许只有张昭算得上人物。四、他也忽略了刘备的变化。刘备是他手下败将,智谋和曹操自己相似但得计稍晚,曹操不知道刘备在荆州这几年已经有了质变,身边有了天下一流的智囊班子。当然,这也说明曹操不知道天下竟出了诸葛亮这么个年轻人。

当年,曹操能够成功地消灭强大的袁绍势力,除了自己的智谋勇略之外,和手下几位谋士的贡献是分不开的。荀文若郭奉孝等人本来都是袁绍手下的谋士,对袁绍集团很熟悉,连谁和谁有矛盾都知道,郭嘉甚至提出了十胜十败之说,曹操打袁绍,妙在能够知己知彼。

可是到赤壁就不同了。曹操只熟悉刘备以及关张等人,对年轻的孙权、鲁肃、周瑜、诸葛亮等全无了解,不了解就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

相反,曹操当时天下知名,他的成功经验已经成为天下人美谈,更是诸葛亮等年轻人的学习教材,他的行为方式,孙刘两家的智谋之士都是很了解的。

两相比较,我们就能发现胜败不是偶然的。

至少,曹操没听说过这句话:“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为刘备做嫁衣的刘表

中国古典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几乎包含了这一时代所有的知名人物。哪怕是一个出场时间不长的小角色,也会在读者中有不小的知名度,更不要说那些纵横捭阖的大人物了。“知名度”高,名声却不一样,说到智慧,后人往往会想到诸葛亮;说到奸诈,后人往往说起曹操;说到厚道,后人就会首提鲁肃。

虽然这些“名声”深入人心,但对照真实的历史,往往出入甚大。有这样一个枭雄,真实的历史上,他纵横捭阖,强盛一时,到了小说里,出镜率甚低不说,形象也大打折扣,活活给他的同族兄弟做了绿叶——刘表。

其实,刘表还是有点名气的,不过这样的名气,却是拜他那个不争气的儿子所赐。他那个葬送了江山的儿子,让曹操发出了“生子当如孙仲谋,刘景升之子若豚犬耳”的评语。儿子给孙权当了绿叶,而他自己,是给刘备做了嫁衣裳。

那么,在真实的历史中,这个“豚犬”的父亲刘表,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