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3页

李佑接到手里阅之,发现这居然是一篇弹劾他的文章,内容无非是那些小罪名,外加道德品质极差和无视法司之类的话。不过全文没头没尾的,像是匆忙写就。

他疑惑地抬头看向长公主,问道:“这是什么?”

“此乃抄出来的密疏,由都察院河南道御史联名而奏于母后。”

李中书闻言震动,原来这就是今天正题了。

密疏,也叫密揭,顾名思义就是秘密奏疏。它不同于普通奏章,乃是装在套中密封好直接送到君前(目前是慈圣太后),然后当面开拆,理论上只有读者知道其内容。

当然,不是每个人都有资格上密疏的,也不是每件事都有资格上密疏的。御史便是有资格上密疏的官员之一,弹劾如需保密自然也可以上密疏。

除了密疏之外,更值得注意的是,居然是一些御史联名,这与单人上疏又不一样了。

单人上疏,还可以看作偶然事件,毕竟御史老爷们也是有任务要求的,不找点人和事弹劾几下便是失职。所以很多时候躺着也中箭是可以理解,被弹劾了不必过于敏感。

但联名上疏,性质又不一样了,不再是偶发性、常规性事件。即使朝政小白如李佑者,也懂得背后的意思,这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这代表了一股势力,必定有人在串联纠合。

河南道上次传他过堂,可以看作是消息不灵通,晓得太后已经许他复职。那么现在追究不放,又造出什么蔑视法司之类的罪名,怎么可能没人指使。

既然成了势,那问题就大了,李佑暗叹,国朝言官马蜂阵很不好惹的。他苦思道,又是谁在背后操纵此事?

对了,密疏只有太后可以阅览,怎能被归德千岁抄出一份来?

看着眼前风华别致的美人,心念连连急闪,李佑迅速判断出了真相,既失望又愤怒……

这一出不是长公主自导自演的又能是谁,何况千岁殿下还是有前科的。

上月底在文华殿事件后,殿下也曾指使过一些言官攻击他,企图借此逼他就范,不过他求了钱皇商帮忙而逃出魔掌,这回明显是故技重施啊。

是不是还要有下次,下下次,下下下次?那夜谈心都白谈了,转眼之间仍然继续威压强逼么?难道真的最是无情帝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