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页

赵良礼对李佑听到赵良义就欢欣雀跃的嘴脸鄙视一番,叹道:“你在官场才历数月,却越加庸俗,当初见我能淡然处之不卑不亢的李探花李先生如今何在?看你现在整日为五斗米折腰,连诗词都不认真作了,近期好不容易有首正经点的还是因为拍我二哥的马屁。”

李佑被赵良礼讽刺得脸上挂不住,虽然赵良礼说的都是事实。当初李佑在虚江,赵良礼在府城,距离产生美。如今都在府城见面多了,李佑没有精力次次维持那种名士形象,便被赵良礼认定是近墨者黑,官场这个染缸把李先生给带坏了。

李佑没什么可说的,只好辩解道:“并非如你所想的溜须拍马,在下确有要事欲求见老大人。”

“不是我小瞧你,九品大员能有多大的要事?”赵良礼简直抓紧一切机会打击李佑混官场的信心,要把李佑拉回他所认为的正道。

李佑反驳道:“九品知事能掀翻知府,三老爷对此也不以为然么?”

赵良礼一时语塞,再次袖手而去,李佑连忙跟上。

一路无话,过了两个牌坊进了赵府,李佑被领到深院里某间雅静书房。前南京礼部侍郎、辞职后仍享受正三品政治待遇的赵良义老大人在这里接见了他。

赵良义把李佑请过来,主要是问问毛知府的事情,这还真不好找别人。赵良义一向在外为官,和王同知不认识,去拜访钦差又显得动静太大,惹人遐想,所以找李佑来询问正合适。

李佑很老实地把前情后事详细讲了一遍,没有什么隐瞒。

却见在一边陪客旁听的赵良礼啪得拍案道:“你实在没有朋友之义,暗中不告而作,深失我望!”

你不是官场中人就不要说外行话……李佑只是在心里念念,嘴上没有反驳,想看赵二老爷如何说法,算是进一步考察他的为人。

赵良义先转头对弟弟喝道:“不得无礼。”又回过头道:“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毛前辈这心思不用于正途,也是咎由自取,早晚有祸,怨不得李大人。只可惜我祖父晚年点了这个门生,此时也地下蒙羞了。”

停了停,带着几分欣赏的语气继续说:“大事当前,李大人能谨言慎行的不失密,堪为坚忍任事之才。设身处地而言,是不该泄与吾弟。”

李佑放下心来,暗赞道上次判断的不错,赵良义果然是理智而有胸襟的官员,又从懂得去理解别人的处境这点看,他为人并不极端狭隘自私,值得与其合作一把。心里又转了转,果断立起来正色躬身道:“下官有一事欲与老大人谋议,还望老大人不吝听之。”

赵良义没想到眼前这个小小的九品官会一本正经地主动要与他商讨什么事情,很意外道:“不妨一述。”

“老大人国之栋梁,此时归养未免太早了罢,想过出山之事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