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面上依旧在鏖战,令尹子木指挥着楚国的水师奋勇向前,期望贴近晋国的战船,展开近战,齐策见楚国战船急切想要近战,他阴险地一笑,喝令:“准备油艇,楚军既然想靠近,我们且让他靠近。”子木刚开始亲自擂鼓,指挥楚军顺流冲下,晋军鼓号变动的时候,他侧耳倾听鼓号的变幻,虽然不知道晋国人鼓号究竟什么意思,但见到沿途晋国战船没有拼死拦截,子木心中一寒,立刻命令:“举桨,往回划,快往回划。”
这么一耽搁,无数的火流星飞舞过来,子木的坐舟躲避不及,也挨了几枚火油弹,熊熊的大火在船上燃烧起来。
船虽然是漂浮在水面上的东西,但真要燃烧起来的话,近在咫尺的江水却无法利用,因为船的船板不高,从甲板上掉下木头,再从江心打上谁来,是件很费事的事情,楚军一边慌张地逆水向上游划动,一边手忙脚乱地补救甲板上的物体,正慌乱间,忽然有楚军过来报道:“令尹,远处江面上出现了吴国船只!”
子木谈了口气,扭头望着岸边,左右向他提醒:“令尹,公子围已经开始撤军了。”
子木绝望地跺了跺脚:“公子围撤了,我们岂不是在孤军奋战了,今天你我恐怕回不去了”
楚军的战船在上游,船只顺流而下攻击晋国人,进攻的时候还好说,撤退的时候反而要竭尽全力,一百年后的墨子分析楚国的水军形态时,曾说过:楚军居于上游,一旦胜利了,下游的吴军反而会趁着水流逃窜,使得吴军即使失败,也能把大部分的兵力撤回去,因为他们战败后不过是让战船顺水漂流而已,便于逃跑。而楚军则不一样,他们一旦战败,再想逃跑,则要吃力的多,所以楚军与吴国人打水仗,胜则小胜,败则大败。
现在这种态势,正是墨子一书中描述的情节,位于下游的晋国人吃力地应付楚军,与此同时,从下游赶来的吴国人,逆水而上,吃力地对楚军发动进攻,而楚军士兵越打越少,想转身逃跑,也凑不够划桨手,致使战船的速度越来越慢。
随着公子围的退走,晋军将主力越来越多地调到江边,江岸上遍布远程武器,没有操作远程武器的士兵则用弓弩向江中射击,回程的路都楚国人来说很艰难,他们稍有松懈,战船就被水流冲下……
日落时分,楚国半数战船沉没,令尹子木阵亡,坐舟被晋国人击沉。楚国水师活着逃出去的不足四分之一。
晋军推及到蒋县城下,赵武还在纳闷:“不对啊,公子围明明还能战斗,怎么会突然撤走,他撤得好蹊跷?”
子产目光深邃:“楚国有灾祸了,公子围是故意的,他连声招呼都不打,单独撤军,使得子木身陷我军弓弩阵中,这说明公子围有野心了,我猜今后楚国一定有夺位战争。”
赵武眼睛一亮,他转向叔孙豹,询问:“叔孙穆子也是这么看吗?”
叔孙豹点头:“丢下一位令尹单独撤军,这对于楚军来说也是首次,如果公子围没有什么想法,他一定不会如此大胆。”
赵武又把目光转向中行吴,转向齐策:“那么,也就是说:这一仗过后,我晋国二十年之内不用担忧楚国。”
……
周灵王二十四年,鲁襄公二十五年,孔子的父亲叔梁纥(hé)去世一年后,葬于防(今曲阜县东二十五里处之防山,今称梁公林)。孔子的母亲颜征在携孔子移居鲁国的首都曲阜阙里定居,孔子当时五岁,在母亲颜征在的教育下,他自幼好礼,“为儿嬉戏,常陈俎豆,设礼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