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页

楚王谈起这点,到没有抱怨——顿国灭亡后,楚国没有让顿国再度复国,而是直接把顿国变成自己的一个县,称:南顿县。而顿国的国土也直接被楚国兼并……谁知道赵武灭了顿国的行为,是不是也让楚王心中高兴。

“没错,赵武是个擅长学习的人,也许这是他的家臣对其教育最成功的之处——他遭受了一次袭击,从此之后,只有他袭击别人的份,没有别人袭击他的机会。

赵武子擅长防范,因为一次夜袭,他都给士兵配上铁锹了……大王你想想看,这样一位谨慎的人,即使他再孩子气,面对我楚国的整个南方大军,会怎么做?”

楚王明白了:“他会撤军的,即使他不撤,那些曾经教育过他的家臣,也会强令他撤军——赵氏人丁单薄,再也损失不起人手了,尤其损失不起那位‘赵氏孤儿’。”

伯州犁指点晋军的营寨:“赵武子是个谨慎的人,同时,这位谨慎的人也非常果断,当日他敢用一千单骑追击我们,那是因为他有把握,他手中有一件秘密武器:弩,他知道我们拦不住他。而赵氏的处境,又逼迫他必须在出战中有所表现,所以他拼了,摆出阵型拦截我们。

如今,只要我们不纠缠,赵武的任务就算完成——这样谨慎而果断的人,一旦他做了决定,动作会很快……”

伯州犁笑的意味深长:“赵氏在国中一向以擅长奔跑而著名,所以,我猜晋军的营寨,现在肯定空了,昨夜,赵武一定跑路了,而且他跑出的距离足够远,以我们楚军的速度,绝对追不上。”

楚王嗖的站起来,两个眼睛睁得牛一样大,嘴唇闭得紧紧的,似乎在竭力忍耐。许久,他喘匀了气,轻启嘴唇:“算了,既然追不上,为了安全起见,我们还是明天派人去进军营寨查探……寡人昨日彻夜安眠,此刻终于可以安睡了。”

楚军确实可以放心睡觉了——第二天,养足精神的楚国人,在午后趾高气昂的冲入晋军营寨,果然,晋军早已丢弃了营寨。不甘心的楚军大肆搜索过后,只“俘获”了几把遗弃的铁锹、锄头,以及一些烂稻草。

与此同时,赵兵甩来大脚跑了两天之后,赵武命令全军减速:“悠着点,我们打了三年仗,对面的楚国人也战斗了三年,他们现在也想回家,既然我们撤了,楚国人不会停留过久,他们马上也会撤。”

魏绛对这一点表示赞同:“没错,我们都想家了。孩子们,悠着点劲,回家的路很漫长。”

这次大战组织了三年,真正开战却只打了五天——恰好与《左传》上记录的那场真实的晋楚交战无限吻合。

这就是真实的战争,以春秋时代的生产力,也只能支持五天的“世界大战”。

其实悼公还不想走,走在半路上他还在犹豫:“该给我们的征税还没有拿到手,郑国人又开城接纳了楚国人,这是背叛,让我们召集联军,再次攻击郑国。”

荀罂想了想,回答:“也好,郑国人背叛的如此快,总得让他们知道我们的不满:命令,明天(闰12月戊寅日),大军在阴阪(在今河南省新郑县西)渡河,随后驻军阴口,表明我们的立场。”

悼公翻了个白眼:“阴阪、阴口……那是小武曾经驻扎过的地方。元帅,你不清楚赵武的性格,总该知道你家娇娇的个性吧,你认为,娇娇教育出来的赵武,他走过的地方,农田里还会有庄稼和人吗——不,应该说:还会有农田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