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0页

杜荷傻愣了半响,看房玄龄的眼神变了,有股看二百五的味道,也暗自琢磨着:“为啥这些个名人都那么大方了,绝密的科技,不把握手中,却老想着公诸天下,给天下人谋福,难道就没有想过这东西一旦公开,学会的不仅仅只是大唐人,在唐朝的上百万异族也会掌握这门技术。就这气量,跟李世民有的一比了,看样子老爹也是一个意思。”

房玄龄让杜荷看的有些不好意思,咳了咳,道:“难道老夫所说有误?”

杜荷当即决定打醒这位名相:“何止是有误,那是错的一塌糊涂。”

“不得无礼!”杜如晦皱了皱眉头,斥责一句。

房玄龄却不以为意道:“无妨,克明,让贤侄说下来。这人无完人,谁都有错,也许真有我们没有顾虑到的地方也不一定!”

房玄龄如此说来,也让杜荷觉得有些意外,但也暗自赞叹。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这句话,人人都会说,但真正做到能够虚心接受他人意见的又有几人。

毫无疑问,房玄龄就是一个。

杜荷道:“蔡伦当年将造纸术公诸天下,小侄就觉得他做法不对。确实因为他之故,造纸术得到了广泛的运用,但与此同时也让这项技术让他国人学了去。不过以当时的技术,即便是经过他的改良,所造的纸依旧昂贵,所以无法普及,并未铸成大错。而小侄与蓬亦良创的造纸术不同,这造纸术极其廉价,可以算是集合天下造纸术之大成。一但传扬开来,不仅仅是我大唐受益匪浅,连四周的异族一样能够受益匪浅。若让他们掌握这种造纸术,就能够更加容易的学会我大唐知识,更加容易的发展壮大,这岂不是等于给自己增加强敌吗?”

看了在沉思中的两人一眼,杜荷续道:“在年前,小侄就曾说过,有些东西可以共享,就如文化,国与国的文化交流,对于我大唐也有莫大的好处。可有些东西却是万万不能共享的,就如兵器、铠甲、医学,还有如今的纸,这些独一无二的技术。”

房杜二人听明白杜荷的意思,觉得有些道理,但却又有些不以为然。

杜如晦道:“即便是让他们学去又如何?我大唐强盛,即便他们拥有我大唐一样的科技,照样不是我大唐的敌手。”

“话是如此说不错,但父亲、叔父,你们认为有这个必要吗?”杜荷提高了声音:“明明是我大唐占据优势,为什么要让异族站在跟我们同样的起跑线上?拿来说兵甲,我大唐兵甲犀利,十人可破敌三十人,却不折一人,但如果敌人拥有与我大唐一样的兵甲,大唐十人依然可破敌三十人,但却要付出两人死亡的代价,这又是何必?”

“造纸也是一样,就拿高句丽来说,陛下最大的心愿就是平高句丽,这一战是在所难免。若是现在我将造纸术公诸天下,高句丽必然也能学去,并且广为流传,让高句丽的百姓人人都学到文化知识。在受到了知识熏陶的高句丽人群中难免出现一些了得的人物。还是一样的话,我大唐或许不惧,但这没有必要的麻烦何必自找!”

这一番话,说的实实在在,房玄龄、杜如晦也不得不点头赞叹。

房玄龄道:“贤侄,你说的不无道理,但古语云:‘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害相权取其轻’,将造纸术公诸天下,老夫并不否认会从侧面的给我大唐带来少许的危害,但却能够让我大唐千万百姓都能得到利处,这利依然远大于弊。这也是老夫执意希望能够将造纸术传扬出去的,最关键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