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巡院侍卫司毕竟是魏朝的隐秘情报机构,朝中文武臣子所知不详。李天衢计划再向潜伏在李存勖身边的李君惜发出密令,命他在后唐刘皇后、伶官景进、宦官派系针对本来便已是水火不容的郭崇韬不断拱火,加速激化后唐帝君近臣与军中宿将之间的矛盾……
直到对方内部隐患彻底爆发出来,李天衢寻思与李存勖打响决战的时机,大致便已经成熟了。
而与后唐进行大规模会战之前,魏朝自然也需要密切关注其它诸方势力的动向。先前虽然与李存勖合谋出兵,结果却被杀得大败亏输的蜀国,派遣帝君义子王宗夔已抵达汴京,把姿态摆到最低,而乞请与魏朝进行休兵罢战的和谈。
基本上也正如李天衢所料的那般,蜀帝王建那老狐狸眼见入侵荆襄之地的大军以惨败收场,便迅速换了张面孔,也生怕魏朝兴兵复仇。虽然后唐李存勖从南侵夺下横海军藩镇,可是他蜀国却也并没有捞到任何好处……低估了魏军的实力,结果却帮后唐牵制敌军,让对方占了便宜,我军却损失惨重,又凭什么还要为他人作嫁衣裳?
本来魏朝的顶级说客李振,虽然因结党弄权、诟害官员、贪赃枉法……数罪并罚,而被李天衢下旨赐死。可是这次谈判强弱之分,权衡的是彼此国力,以及这场战争的结果,也不必动用什么过人出众的辩才。
李天衢只大概记得那蜀国使臣王宗夔,按史载于王建病逝之时受遗诏辅政,直到王衍继位,又收封琅琊郡王。但是不算什么闻名遐迩、才识出众的人物,遂也懒得亲自召见。打发鸿胪寺派遣个寺丞与其进行礼节性的接触过后,便迅速进入正题。
即便双方因和谈具体事宜出现了些异议,可是魏朝鸿胪寺丞夹枪带棒、唇枪舌剑,摸清对方可以接受的底限,就是要锱铢必较……毕竟彼此本来并无战事,是你蜀国主动挑起战端,却被我军杀得溃败,又觍着脸要来交涉休战……谈判桌上,谁还顾得上你的体面尊卑?
王宗夔完全是处于弱势的一方,毕竟现在魏朝可还收押着几万蜀军俘虏呢。此番前来,不但要稳住魏朝,那数万青壮战力,蜀帝王建也当然不愿白白损失掉了……
可魏朝鸿胪寺的态度坚决,就算不必割地,可赔款也绝不能便宜了你,那几万战俘,当年有不少追随本来是许州舞阳出身的王建入蜀,故而籍贯故地并非在两川之地,那么肯接受魏朝招降的,也就不会再是为你蜀国卖命的行伍军人了。
但是至于其他在蜀地安家落户,也有族亲家眷的战俘,魏朝承诺可以先行放还五千人回去。但是放回一批战俘一批当然也有条件……蜀帝义子王宗播,已经降从于我朝,并回复原本姓名许存,那么他的家眷族亲,蜀国也必须安排送至魏朝治下疆土……
不但要向魏朝交付的赔款数额巨大,几万的战俘也肯放还五千,其余人等无论是被招降收编,还是充当苦役……魏朝就是扣着不放。这还要把公然背反的叛将王宗播妻儿家小,再恭恭敬敬的送过去……这对于义父而言,这却不是颜面尽失?
王宗夔连连叫苦,可又确实没有什么讨价还价的余地。被逼到了份上,也只得向魏朝鸿胪寺丞暗示贵国北面毕竟还有后唐威胁,不是更当酌情降低与我蜀国和谈的条件,才好免除后顾之忧?
然而魏朝鸿胪寺方面,则原原本本转达清楚了帝君李天衢对于这次谈判的态度:
“我朝横海军虽然被晋人所夺,可晋贼再要南侵,扬武、魏博、淄青诸地背后有京畿殿前精锐以为依仗,就算北面暂且采取守势,只顾只顾发兵讨伐蜀国。我朝符枢密使一出手,便轻易杀得你十万大军灰飞烟灭……如今还以联合晋主为要挟,我朝又怎会就范妥协?
而我朝受南北夹攻,以一敌二,固然会被蜀国牵制,可魏朝猛将如云、精兵如雨,只要能腾出一只手来,便足以对付你蜀国了……”
一通咄咄逼人的言语临了时,鸿胪寺丞还不忘补充了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