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得知与自己意兴相投的袍泽战死,还是遭遇周德威、李嗣源、李存贤……等敌军中的成名大将而饮恨沙场,王彦章不但心如刀绞,也更是动了真火,现在他满心念的,也如正在承受丧父之痛的高行周那般,就盼着能够早日出师北伐,收复失地,再尽可能的诛杀后唐军中那些声名远播的宿将……这才能告慰高思继的在天之灵!
王彦章再转过身来,便又向李天衢俯身拱手,豪声说道:
“臣自知蒙受陛下大恩,执掌殿前司督检京师与近畿各路军旅,位高权重,在任时更是不敢有分毫怠慢。可是臣自从得遇陛下赏识提携以来,也都是凭着摧锋陷阵、斩将夺旗的本事而累建功勋,而总揽军务,商议军机要事,实则非臣所长。
如今殿前司诸司各部,各司其责,明法审令、日臻完善。而殿前诸班直及步骑诸指挥选编、审核、升迁、转任……事宜,有殿前司公事与诸司虞侯打理,臣也早非是不可或缺的。既然深受皇恩,而食国家俸禄……虽知是陛下体念臣功绩,而受命于汴京往日也不便轻动……可如果只在汴京这般养尊处优下去,那么这殿前司都检点使,即便总掌京畿诸部禁军,也不如让其他同僚去做!
横海军高节帅,与臣秉性相符、意气相投。闻知他为晋贼所害,臣悲愤填膺,又何止是高贤侄?臣也恨不得立刻挥师北伐,为高节帅报仇!虽然再动兵戈,乃是国家大事,陛下势必要谨慎部署……臣今番前来觐见,也是愿请命于朝廷决议北讨晋贼之际能统军出征,不讨灭晋贼,誓不还师!”
李天衢听着点了点头,心中则寻思着自从与后唐决裂,而与李存勖麾下诸多名将这几次交锋下来,彼此可以说是互有胜负,然而自己麾下王彦章、葛从周、高行周……等将才,对于后唐的仇恨值可都已经直接拉满……
虽然痛失了高思继这一员上将,可是这彻底激怒了王彦章这个史载战绩的高光时刻,也几乎都集中在梁晋争霸时节,还就爱担任先锋亲自冲阵厮杀,曾豪言放话“李亚子斗鸡小儿,何足畏”,而专挑河东晋军往死里打的当世虎将也已按捺不住,甚至不惜纳还总掌汴京禁军的官诰,也要随军北上,而势必要与后唐那一方势力恶战到底了……
第826章 惨败之后的和谈,当然没有底气
于公于私,王彦章、高行周当然都希望魏朝能够今早出兵北伐。不过他们也清楚要与后唐打响大规模的会战,关乎天下时局走向,自然非同小可,也必须要由帝君李天衢亲自拍板决断才是。
而李天衢也是在等候与李存勖的最佳时期,毕竟根据潜伏在太原的密谍传来的讯息,现在的后唐帝君固然还称得上治国、治军有方,可他也已经因宠信伶人、亲近宦官而与不少朝中权臣闹得很不愉快了。
尤其是那个论军事谋略确实非比寻常,现在对于魏朝而言,也绝对算得上劲敌的郭崇韬。
据探报所知,这一次后唐派发几路军旅,从引诱高思继北上追击开始,再到封锁道路、奇袭南皮、兵临清池城下……直至伏击围攻横海镇牙军主力,也都是由那郭崇韬全权指挥部署。李天衢知道他现在便官居统管全国军事的兵部尚书,如若再论功受赏、加官进爵,在朝堂中的政治能量越大,也越会激化后唐各方派系之间的矛盾。
毕竟郭崇韬虽然在军事方面智谋过人,偏偏为人处世却有气量狭窄,不肯容人、刚愎自用、独断专行……等许多短处。就算他痛恨奸臣误国,可偏偏本人功高权重时,也会开始排挤同僚、打压异己。
总之郭崇韬固然效命于李克用、李存勖两代君王时称得上忠心赤胆,可是当他自问超越挑战先主所收的其他义子养儿的地位……谁论资历、功绩在自己之上,而让郭崇韬感觉权势受到威胁,他便要算计着弄谁。
所以按李天衢想来,就算郭崇韬因为后唐屡建奇功,还会按原本的轨迹被李存勖赐予免死金牌,承诺免其十次死罪……可是他到底还是会因人情世故上的弊端,而引起君王猜忌。又有大批伶人宦官与后唐皇后怂恿着皇帝杀你,那便有无数理由与方法,便是赐予你免死百次的特权也不济事。
然而内朝偏殿当中,李天衢对王彦章、高行周好生勉励一番,承诺他们届时出兵北伐,他们二人一个挂帅、一个担任先锋。却也并没有敲定大举反攻的具体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