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李从珂本是赵国镇州治下平山县的农户出身。而自幼丧父,原本与母亲魏氏相依为命,然而当年李克用尚还惦记成德军藩镇疆土,而屡屡发兵攻打期间,李嗣源曾一时挥军攻取平山县,而相中了魏氏便纳为妾室,遂顺理成章按自己义父的老传统,便收了这个青壮为义子,并改名为李从珂。
按说李从珂被收为义子之时,他也早已过了记事的年龄,可李嗣源待他不但视如己出,还甚是喜爱看重。他们这对义父子相处,也丝毫没有一些后爹后妈与继子继女相处时,因人而异也难免会有的尴尬。
李从珂也的确十分争气,自打到了从军入伍的年纪,他便任劳任怨的供自己的义父驱策,但有任何教诲也都牢记于心。
更何况李从珂作战向来勇猛果敢,李嗣源见他这个义子非但作战骁勇,性情也如他那般也属于内敛寡言的……所以即便自己的亲生长子李从审也快到了从军出仕的年龄,李嗣源反而与李从珂这义子更为亲近些。
然而李天衢若是听到李从珂这个名头,也立刻会想到他在正史当中的另外一层身份:
五代第二朝,后唐的末代皇帝。
而李嗣源与李从珂这边一说一答,方自说罢。忽的有一员牙将策马疾驰而来,他虽是李嗣源属下,可看来彼此关系也十分熟络,遂当即笑说道:
“将主,要指点阿三行军打仗的手段,也不必赶在这个节骨眼上。契丹那干驴鸟眼见就要杀来,我等终不能干候下去!到底当由谁来打头阵,还请示下!将主若还要与阿三细谈,那便由我安重诲先引军去杀他一阵!”
第684章 后晋儿皇帝,现在却不怵契丹
这个唤作安重诲的晋国骑将,也是沙陀人出身,他父亲安福迁与伯父安福顺、安福应,也都是先王李克用麾下将官,只是皆于梁晋争霸战事中战死。
而安重诲投身至李嗣源军中,也因骁勇善战而倍受赏识,他们这对上下级相互视为知己,眼下倒也可说是莫逆之交。
只不过眼见安重诲驱马前来,李从珂眉头微微一皱,眼中似乎也有一抹不悦之色掠过……只是在自己义父面前,他也仍是义父恭谨顺服的模样。
听安重诲主动请战,李嗣源微微一笑,未做言语。眺望远处契丹人已经张开了稀疏的阵型。这自己周围的横冲都锐骑健儿各个也是跃跃欲试,胯下战马也响起一片鼻响嘶鸣声。
虽然晋军横冲都这边尚还未有所动弹,可是排列开的军阵当中兵刃林立、杀气森然。只要李嗣源一声令下,他们也将立刻策马涌出搏命厮杀……然而李嗣源目光一乜,又掠向前阵的另一拨部曲。
那支部曲乘马的军健皆着轻甲,马战用的长短军械齐备,而斜挎在马鞍旁的撒袋当中,装的是满满当当的羽箭。这一支骑射为主的部曲,也是因李嗣源在晋军地位提升,所组建起另一拨嫡系牙兵,而唤作三讨军。
远处蹄声轰鸣愈发向来,眺望先有数千契丹骑兵集结成阵,并如狼似虎的朝着这边驰骋过来。李嗣源思忖片刻,忽的沉声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