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葭月末的河风,冰冷而绵软,即便把帆张得极满,行进的速度依然很慢。大雾中,船队徐徐驶过永济渠,如是石巷里飘落一场鹅毛大雪,而那领航的金旗船,像缠在蛛网上的蛾,奋力地扇动着翅膀,试图突破险阻,朝前扑去。

每日清晨,顾越和漕官交流谈天,苏安就坐在舱顶吹笛,一路观望大片的杨树林和松树林。过港时,船会靠岸装卸货物,主要是辽东一带的粮食、药材、香料、绫、绵、绢和角弓,各县负责漕运的官吏也常常露面。

范阳道地域之辽阔,物产之丰富,远远超出苏安预料。他只知岭南荔枝甜,却不知镇州冻梨的风味,他只知司南引路,却不知邢州磁可煅淬为药,平肝潜阳。

之后,越往北走,河面越开阔,阔得只能听见桨翻浪花的声音。苏安觉得冷,不再往外跑,倒又闷着体悟出另种韵味,譬如,这数百船工,划桨时局促于舱位,看不见外面情形,要想统一动作,便只能约定节奏,喊出口号,循环往复而行。

对于音律而言,节奏千篇一律,死水一潭,算是大忌,然而,在发号施令,执行任务之时,唯有这样的耐力和定力,始终保持精准和娴熟,才能不出差错。

借此灵感,苏安把思路理得一清二楚,首先,得让当地教坊司安排乐师,陪他通习在塞北战场流传的民曲,其次,拜访石弦先生,定下奚琴部分的曲调,之后,再去见识军营里吹军号的凯乐伎,将名副其实的“破阵”节奏编入大曲。

月三十,船队即将抵达范阳港,卯时,天明,风中还夹带冰凉的霜,苏安提着笛子走到甲板东侧,看见红茫茫一片,水雾连着天,一切浸染在朦胧之中。

顾越起的也早,站在船头眺望远方,穿了得体的绛纱礼服,青衣纁裳,从上至下系十几样配件,披着貂绒,身如玉树。苏安先是欣赏了一下,横笛在唇边:“我新编的小曲,能合上船工划桨的节奏,你听听有没有长进,像不像那么回事。”

※※※※※※※※※※※※※※※※※※※※

(* ̄︶ ̄)感谢订阅

感谢桐木浇灌的营养液,谢谢,一枝红杏出墙来~感谢谪岚、绯颜、四千投的雷,谢谢,一声惊雷平地起~

李隆基在开元时的精力极其旺盛,恐怕是唐代最重视县级地方官员的选拔与任用的皇帝,先前他东巡洛阳让地方直接引荐人才已经说过,除此之外还有几件事值得一提。

1.开元元年,李隆基“引见京畿县令,戒以岁饥惠养黎元之意。”京县包括长安、万年、河南、洛阳、太原、晋阳六县,这就是主动并直接的教诲,很好地引导了朝中的风气。2.开元初年,有人密奏“今岁吏部选叙大滥,县令非才,全不简择。”,李隆基高度重视,并在宣政殿亲自主持对县令的考试,“问安人策一道,试者二百余人,有不书纸者,不人第二十余人还旧官,四十五人放归习读。”3.不仅如此,李隆基还追究负责选拔县令的官吏的责任,譬如,吏部侍郎卢从愿“以注拟非才,左迁豫州刺史。”,又譬如,吏部侍郎李朝隐“以授县令非其人,出为滑州刺史。”这在唐史上是罕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