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3页

谢凯摇头。

伊拉克人现在是看到什么都要买技术,也不考虑一下他们能消化得了么?

“将军,不是我们不愿意,本着对你们负责的态度,所以不希望你们花冤枉钱。发动机的技术出售给你们,贵国在没有完整的配套下,连基础材料生产都无法完成,加工制造实力更欠缺,没有数万吨的水压机……难道贵国准备建立一个完整的航空发动机生产产业?”

不是谢凯不想卖。

伊拉克人买了技术玩不转。

要建立整个生产系统,没有几十上百亿美元,根本就没有可能。

建立起来,也不可能有那么多技术人员来搞不是?

伊拉克现在支付不起那么多钱。

“只要组装线,保证我们有发动机的大修能力就行。”易卜拉欣终于交代了他们的真实目的。

不是为了制造发动机,而是为了发动机的大修生产线,“我们的技术人员交给贵方培养……”

谢凯看着对方,想要拒绝吧,一想到海湾战争后伊拉克会被国际封锁,日子过的确实不怎么样,到后来进入二十一世纪美国对伊拉克动手,所有武器装备都是八十年代两伊战争剩下的,日子极其落魄。

“如果只是发动机大修线,没有问题。这东西,必需得现金。”谢凯琢磨了一番,说到。

易卜拉欣还真没想到谢凯会这样容易就同意了。

他只是抱着试一试的心态。

只要能得到一条发动机大修线,他们空军部门自己掌握发动机的维修工作,话语权都会增加很多。

阿萨德-25工厂的建立,实际上就是总统希望培养自己的人,什么都靠着苏联人跟法国人,被掣肘太多了。

中国愿意卖,先搞大修,然后慢慢建立配套,逐步建立组装能力,培养人才,然后再搞自己的发动机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