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这句话乃江舟听家师所说,至于是哪位古人,当时江舟年幼,也记不大清楚了。”江舟信口胡呲。
范仲淹悠然神往。
“尊师不但是术数大师,而且对古人诗文也这般谙熟,此等神仙一般的人物,仲淹竟然无缘得见!”言语中甚是可惜。
这一日里范仲淹和江逐流几乎没有分开过,他和江逐流讨论着北宋时局,被江逐流不断冒出的新颖观点所吸引。他不见得就赞同江逐流的某些观点,但是他认为江逐流这些观点给了他很大启发。
奇才!难得的奇才!范仲淹见识过富弼、欧阳修的才学本来就引以为奇,此时他们俩和眼前的江舟比起来,几乎是萤火之光于之皓月一般。有了江逐流,范仲淹几乎可以忽视任何青年才俊的存在。
范仲淹打定了主意,这次无论江逐流在和番邦和尚的论战中表现究竟如何,他都要想办法把江逐流引荐给仁宗皇帝。虽然在范仲淹看来,江逐流的某些观点未免失之偏颇,但是范仲淹相信,只要假以时日,他一定会把江逐流这些过于偏激的观点改过来。年轻人嘛,本来就是锐气过剩,只要稍加磨砺,必然是一块上好美玉。
楼船顺流直下,快逾奔马,早上从西京洛阳出发,到了傍晚时分,已经到了东京汴梁城外。
楼船在西北水门码头靠岸。江逐流随范仲淹踏上码头,抬头望去,巍峨的东京城墙已在眼前,透过水门的巨大的木栅栏望去,汴京城内已经是华灯初上,人流如织,那繁华景象,甚至比西京洛阳还要胜过七分。
江逐流嘴角露出一丝微笑,西域番僧阿布杜,你可准备好了吗?我来了!
第七十章 西夏国师(四)
江逐流没有想到,西域番僧阿布杜竟然是一个阿拉伯人。
双方的见识比拼场地设在集英殿。集英殿高大巍峨,内部空间颇为宽广。这里本来就是举行殿试选拔进士之所,此时用来举行大宋才俊与西平王“国师”的论辩会正好合适。
集英殿最北端为一高台,此时被珠帘隔开,刘太后和宋仁宗赵祯就端坐在珠帘之后。
高台之下,以中轴为线,分为东西两部分。东边前面是以宰相丁谓、次相张士逊为首的几个朝廷重臣。其后则是国子监算学博士和范仲淹率领的应天书院、太室书院等术数奇才。江逐流就立于范仲淹身后。
西边则是只有寥寥数人,为首之人身穿白色长袍,他身材高大,高鼻深目,一脸皱纹,留着一把浓密的大胡子,看起来有五十多岁,正是西平王李德明的国师阿布杜。阿布杜身左有一党项人与他并肩而立。阿布杜身后几人则胡汉混杂,据说是阿布杜的弟子兼助手。
江逐流一眼就看出阿布杜是阿拉伯人,因为他的外表和装束都有着明显的阿拉伯人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