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页

江逐流继续道:“这时候,很多事情已经不能象远古洪荒时期的采用一味的要求老百姓去做而不让他们理解为什么去做那种简单的手段了。为什么呢?前面说过,‘时移则事异’,情况跟当初发生了很大变化。”

“一个变化是,随着文化知识的增长、技术的进步,事情已经越来越复杂了。假如简简单单的让老百姓照着死板的命令去做,很可能做不好这个事情。另一个变化,老百姓的文化知识素养的提高,已经能去理解命令背后的含义。”

“所以,‘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也就是说,老百姓认可了,就让他跟着走,跟着做,假如不认可,就要耐心地解释让他知道。”

众人皆叹服,孔圣人的话经江逐流这么一解释,果然可以“与时俱进”。

赵莘似有所悟。

耶律良却摇头冷笑:“江公子,耶律良以为,对于那些老百姓只需要让他们闷头干活,不需要让他们知道太多。假如他们知道过多,难免每日里想东想西的,怎么会有心思去干活?一旦想入非非,走火入魔,焉知肖小们不会用来生事?这样做只会徒惹事端而已。”

在座其余人等一想,耶律良此话似乎也有道理。

江逐流微笑着摇头,脸上有种悲天悯人的神色,耶律良所处的时代,决定了他是思想意识,假如江逐流不是来自现代社会,而是和耶律良同一时代人,说不定他的思想意识连耶律良也不如呢!再说,奉行愚民政策在中国有数千年的传统,即使在三十年前的动乱中,不是也有人叫嚣“知识越多越反动”吗?

江逐流又一笑,问出了另外一个问题。

“耶律大人,你知道诸葛亮是怎么死的吗?你知道蜀汉是如何灭亡的吗?”

耶律良一愣,江逐流思维真是如天马行空,自由来去,怎么忽然从孔圣人扯到诸葛亮身上了?

众人也大是好奇,他们全都盯着江逐流,完全忘记了今日之会的主角香香姑娘。

香香似乎没有一点被抢了风头的不悦,相反,她似乎很开心呢!

耶律良想了一想道:“诸葛亮最后一次兵出祁山时在五丈原吐血而亡。诸葛亮死后,蜀汉靠姜维苦苦支撑,最终还是被魏军所灭。”

江逐流点头道:“耶律大人可曾记得诸葛亮死的时候年庚几何?”

耶律良熟读三国志,对诸葛亮生平所知甚详,对于这个问题,他想也没想的回答道:“时年五十四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