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8页

在战局底定的国内战争后期,随著苏维埃政权的日益巩固,俄共(布)中央做出了解散哥萨克的决定。从1919-1924年,各地的哥萨克相继被遣散,许多红军哥萨克将领遭到逮捕、关押和枪杀,如前面提到的勃聂杜缅科和弗拉基米尔诺夫将军先后于1920和1921年被处死。在30年代末的大肃反中,哥萨克更是难逃厄运。例如在哥萨克最集中的顿河州有许多人遭到无端清洗,仅在肖洛霍夫的故乡维什卡区就有数百名干部被捕或被杀。作家试图营救也险遭株连,由于斯大林出面干预才幸免于难。

30年代中期,随着德国纳粹党的上台,国际局势日趋险恶。1936年斯大林下令在顿河、库班和捷尔斯克重建哥萨克军团。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这些能征善战的红色哥萨克作为红军的一员参加了所有最残酷的会战,其中最著名的有第4近卫库班哥萨克军和第5近卫顿河哥萨克军,由顿河哥萨克组建的红军军团从达吉斯坦自治共和国的基斯利亚尔一直打到奥地利的阿尔卑斯山脉。英勇的红军哥萨克为保卫年轻的苏联,为粉碎德国法西斯的进攻立下了汗马功劳。然而二战结束后,哥萨克部队再次被解散。

从20世纪20年代初——80年代末,除了在苏联卫国战争中昙花一现外,哥萨克从此在俄罗斯大地上销声匿迹了。哥萨克的历史出现了近70年的空白。

五、复兴狂潮席卷全国

80年代后半期,在戈尔巴乔夫“新思维”的影响下,随着苏联新一轮改革的开始和政治气氛的宽松,哥萨克复兴运动悄然兴起,在顿河、库班、捷尔斯克、西伯利亚、乌拉尔、乌苏里和阿穆尔等地区以及乌克兰、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等当时的苏联加盟共和国都相继恢复了哥萨克组织。1990年6月,来自全苏的30多个哥萨克组织和同乡会在莫斯科发起成立了“大哥萨克圈”并制定了组织纲领和章程,以后又成立了全俄哥萨克军事联盟和哥萨克国际联盟。此后,俄各地先后组织了哥萨克同乡会,在西伯利亚、乌拉尔、顿河等地组建了30多个哥萨克联盟的分支。

1991年12月25日,在克里姆林宫上空飘扬了74年的印有镰刀斧头的红旗缓缓落下,白蓝红三色旗徐徐升起,标志着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的解体,从而为哥萨克的全面复兴铺平了道路。重建后的哥萨克是一个集政治、军事和宗教为一体的准军事组织,它的指导思想是:在国家法律允许的前提下,恢复和发扬哥萨克的光荣传统;它的口号是:“沿着父辈的路,为国家效力。”它的主要职责是:保卫国家、协助地方政权维持治安和为机关单位提供保安服务等。

目前,该组织面临的三大任务是:一、宗教复兴。宗教历来是哥萨克组织赖以生存的基础。弘扬东正教被认为是信仰回归和哥萨克复兴的前提;二、军事复兴。重建军事组织并定期开展活动,恢复少年军团、军校和军事俱乐部等;三、文化复兴。建立哥萨克学校、召开哥萨克青年代表大会、恢复哥萨克的传统节日和庆典活动等。

2002年秋,哥萨克组织利用全俄人口普查的机会进行了一次重新登记,以纯洁组织、扩充实力。不过加入哥萨克组织是有条件限制的,只有那些祖上是哥萨克的人才被允许入会。但是哥萨克已被取缔了七、八十年,经过了几代人,其间还经历了战争和各种政治运动,许多证明材料恐怕早已荡然无存。尽管如此,不少人家还是保存下来一些有关哥萨克的证据或遗物,同时在当地的户籍档案和国家档案中也能找到大量的证明材料。总之,只要能拿出任何表明自己是哥萨克后代的证据就可以加入该组织。

在短短十余年间,哥萨克便发展成为遍布俄罗斯许多地区的、具有相当规模的准军事组织,并迅速蔓延到独联体国家,目前仅在俄境内登记的人数就达500万人之多。此外,它们还与侨居国外的哥萨克团体建立了密切的联系,一个泛世界的哥萨克联盟正在形成。同时,随着哥萨克的复兴,由哥萨克组织、哥萨克聚集城镇的政府机构和个人创办的报刊、杂志和网站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在苏联时期曾一度中断的哥萨克史学研究不仅得到了恢复,而且在俄罗斯及其他独联体国家掀起了一股哥萨克研究热,发表了大量专著和论文。哥萨克作为一个特殊的社团组织在今日俄罗斯的地位、作用和影响不断增强。

哥萨克组织在各地的分支机构名为“xx哥萨克军事联盟”和“大xx军”,其最高首长仍称作阿达曼,并授予将军衔。各军事联盟下设若干区,各区军事首脑被授予校级军衔。如全俄最大的分支机构顿河哥萨克军事联盟和大顿河军共设有七个区,哥萨克军事联盟的骨干人员被列入国家编制,穿军服,戴军衔,享受公职待遇,有固定工资,但数额略少于警察。

苏联解体后,不仅恢复了哥萨克组织,而且在俄联邦军队中出现了整建制的哥萨克部队。哥萨克军复兴的时间虽然不长,却已多次派员参加了北奥塞第(俄联邦自治共和国)、阿布哈兹(格鲁吉亚境内)和南斯拉夫等境内外一些国家和地区的军事行动。特别是在1995和2000年两次车臣战争中,俄太平洋舰队哥萨克陆战团等一些哥萨克部队再次打出了军威。

在第一次车臣战争中,由哥萨克组成的第58集团军第694独立摩步营,因作战勇敢有98人被授予国家勋章;在第二次车臣战争中,第104空降团第2营的90名哥萨克空降兵陷入2500多名车臣匪徒的重围之中,他们与敌人顽强激战3天3夜,直到弹尽粮绝,拉响了最后一颗手榴弹与敌人同归于尽。这场战斗仅有6人生还,其余84人全部壮烈牺牲。战后有21名烈士被追授俄罗斯英雄称号,63人荣获勇敢奖章。

视战争如游戏,视流血如流汗,重出江湖的哥萨克豪气不减,雄风犹在。

2005年,俄罗斯总统弗拉基米尔·普京提出《关于俄罗斯哥萨克人的国家义务》议案,以法律形式保护了哥萨克人的使命与光荣。

六、哥萨克向何处去?

哥萨克这种特殊的社团组织具有两面性:放任自流,有可能成为破坏性力量;引导得好,则可成为一股积极的建设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