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大赦令下达,但黄巾军的攻势却有增无减。显然,灵帝无法在古书里找到什么对付黄巾军的办法,只得紧急召开御前会议。没想到,他在会上见识了一位比自己还要书呆的大臣——侍中向栩。向栩建议,只要派人对着黄巾军高声朗诵《孝经》,敌人必定会自动瓦解。灵帝听后气坏了,立即命张让把向栩抓到东汉时的东厂——黄门北寺狱,此人随即便死在那里。
其实,向栩死得有点冤,因为《孝经》为帝国政府武力镇压民众暴动提供了理论基础。《孝经·天子》上说,所谓“天子之孝”,就是“德教加于百姓,刑于四海。”灵帝有没有“德教加于百姓”,恐怕连他自己也不敢肯定;不过,“刑于四海”却正是他打算付诸实施的。在什么情况下,天子有必要“刑于四海”呢?《孝经·纪孝行》又给出了非常清楚的答案:“为下而乱则刑”。张角身为庶人,擅自组织民众与朝廷对抗,当然是“为下而乱”,理应加重刑了。
看到皇上已经决心武力镇压黄巾暴动,皇甫规的侄子、北地太守皇甫嵩便从军事角度出发,建议灵帝捐出宫中藏钱和西园厩马,奖励军士,灵帝批准了这个意见。郎中张钧请求灵帝处死十常侍以谢天下,反被宦官诬陷为学太平道,和向栩一同死在监狱里。不过,张钧的表章还是震慑了十常侍,他们纷纷拿出家财以充军费,从而加快了部队的组建速度。
三月底,镇压黄巾的汉军两路出师:北中郎将卢植、东中郎将董卓、护乌桓中郎将宗员率北军五校及幽、凉、并、冀4州兵马,北征河北的黄巾主力;左中郎将皇甫嵩、右中郎将朱儁、豫州刺史王允、骑都尉曹操、左军司马孙坚、护军司马傅燮率三河骑士、豫、青、兖、徐、荆5州兵马,东征河南黄巾;何进与袁氏三兄弟坐镇洛阳。
战争一开始,双方势均力敌,互有胜负。但官军因为物资充足,装备精良,训练有素,还是很快占了上风。六月,卢植、董卓、宗员将张角围困在广宗。灵帝闻报后很兴奋,派小黄门左丰到前线察看军情。卢植不肯贿赂左丰,后者就向灵帝打小报告说:“我看广宗的敌人很容易歼灭啊。卢中郎现在按兵不动,就等着老天来惩罚对手了。”灵帝大怒,下诏将卢植逮捕,又勒令董卓加强攻势。董卓只好硬着头皮进攻,结果被张角在下曲阳打得大败,也遭到革职查办,河北的战局一时朝着对黄巾军有利的方向发展。
但与此同时,皇甫嵩、朱儁、曹操、傅燮的河南方面军却取得了压倒性的胜利。八月,皇甫嵩在歼灭了大部分黄巾军后移师北上,与董卓的残部会合,随即向张角军扑来。九月,张角再次被围困在广宗,并很快像洪秀全一样死了。十月,皇甫嵩攻破广宗,杀死张梁,将张角剖棺戮尸。一个月之后,皇甫嵩又攻陷下曲阳,杀死张宝。至此,由太平道领导的这场黄巾大暴动在9个月内便宣告失败。但就像大地震之后必然还有余震一样,黄巾运动并未完全停息,此后又曾发生过多次影响力较小的黄巾暴动。
战胜黄巾军之后,王允在张角的文件中发现了中常侍张让宾客与黄巾交通的信函,立即上报朝廷。灵帝大怒,痛斥张让,但又不予惩办。张让由此恨王允,后来数次将他陷于死罪,赖大将军何进、太尉袁隗、司徒杨赐联合力保,才得以免死。能够把王允与何进、袁隗、杨赐三人联系起来的,当然非袁绍莫属,难怪王允后来会对袁绍忠心耿耿。
关于黄巾暴动的过程,袁宏的《后汉纪》再次向我们提供了与《后汉书》截然不同的版本:唐周(唐客)上书告的只有张角兄弟,没有马元义;张角于二月起兵,汉军随即东征,马元义见洛阳防备空虚,这才策划在五月乙卯日暴动;卢植一介书生,本不是张角的对手,把张角包围在广宗的主将是董卓;《后汉纪》说朱儁讨黄巾时的军师是蔡邕,而《后汉书》说蔡邕当时正在扬州流浪……如此等等。区区一年之内的事件,竟然就有这么多种不同的说法,足见汉末历史的复杂程度。
此外,可以肯定的是,刘备、关羽、张飞三人并没有参加过对张角兄弟的讨伐。当时,刘备年仅24虚岁,关羽、张飞大概都未成年。3年之后,他们才参加了公孙瓒、邹靖的军队,攻打张纯叛军和青州黄巾。
听说黄巾暴动已经被皇甫嵩迅速平定,灵帝喜出望外,立即将这一年改元为“中平”,意为“实现中兴”和“恢复太平”。其实,更大的混乱还在等待着他。
梦断三国——袁绍篡位阴谋破产记(9)
第二节中平羌乱:凉州军阀集团的形成
听说黄巾暴动被迅速平定,灵帝喜出望外,立即改元为“中平”,希望“实现中兴”和“恢复太平”。可等来的却是更难对付的打着消灭宦官旗号的凉州军阀集团的叛乱!
汉灵帝是一个罕见的金融天才,不仅发明了“分期付款”和“零首付”,还深谙房地产经营之道,且热心参与科技发明。在中国历代皇帝里,极少有人能将这些优点集于一身。可他的全新治国理念却不幸触怒了全中国的知识分子,因而注定要成为史书中的反面教材。
当汉军与黄巾军在黄河下游拼死搏杀之际,黄河上游正默默地酝酿着更加强烈的政治风暴。如果我们在当时逆黄河而上,又会看到怎样的一幅景致呢?
蓝天、雪山、青海、森林、草原,童话般的幻境,天堂般的土地;微薄的氧气含量,刺骨的寒风,无与伦比的海拔,难以攀援的山峦,兀鹫与雪豹的巢穴,地狱般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