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3页

程昱说话的声音压的十分低,可是其中沉重的感觉也让荀攸感到了事态的严重。荀攸本人还负责枢密院的工作,近期许多年轻的参军工作时常有精力不集中的状况发生,所以荀攸也明白程昱所言非虚。

“仲德,此事我也知道已经到了必须解决的地步。可是我们这里谁能劝谏明公呢?你没看到如今连郭奉孝都有些沉默寡言了,难道还指望你、我和贾文和开口吗?”

“有一人一定能够劝谏主公的。”程昱的口气十分肯定。

荀攸抬头看着程昱,等待着他的答案。

“老太尉。”程昱在荀攸期盼的眼神注视下,从口中挤出三个字。

荀攸闻言顿悟,一手抚额,微微摇头;连声道:“疏忽啦!疏忽啦!是我疏忽啦!文远是老太尉亲自选定的佳婿,明公又是出名的孝子。老太尉若是出面为他们弥合,确实能让他们坐下来好好谈谈。”荀攸说到这里,心中不禁暗想:我也不指望曹嵩出面便能让他们之间的矛盾全消,可只要能使得军心恢复正常,也就足够了。至于文远的那套制度……唉,我还是未能真正做到谋士的谋己,放不下这套能保全汉室,又能制衡各方势力的制度啊!

“公达,此事不可大意,而且一定要早些解决,否则拖迤时日的话……”

“明白。”对于程昱的提醒,荀攸微微点头,“我今晚便给文若去信,让文若请大公子子修出面,当可搬动老太尉这尊大神。”

“公达噤声,有人来了。”程昱突然说道。

荀攸立刻闭上嘴,取过桌面上的张辽表章对程昱说道:“仲德,文远似乎对开疆辟土情有独钟。组建所谓适应严寒地带的山地步兵,我看文远就是为了在将来有机会时吞并高句丽以及扶余、挹娄之地。”

“公达所言甚是!”从屋外走进来的曹操大声说道:“文远本就是个不愿安分的家伙,何况他对胡人的态度素来是要么融合成自己人,要么就是从肉体到精神的全面消灭。高句丽的做派又最是犯了文远的忌讳,他怎么可能轻易地放过高句丽人?”

曹操大踏步的从屋外走进来,跟在他身后的还有郭嘉、贾诩、许攸、刘晔、董昭等随军谋士,同时陈登、车胄这两位豫州、徐州的刺史也紧跟其后。荀攸、程昱知道,曹操刚才必然是让人去召集这些人前来议事了。

这些人刚刚坐下,荀攸便将雒阳的文书和北疆的表章递给了坐在自己身边的贾诩。贾诩看的很快,两眼微微一扫,一目十行的看完了其中的内容,也不开口说话,顺手便将东西递到一旁的郭嘉面前。接下来便是郭嘉、董昭等人轮流传递,不多时,众人便知道全都知道了张辽的请求。

但是正当他们以为曹操要他们过来便是要讨论此事时,曹操去出乎他们意料的说道:“自先帝驾崩以来,董卓、李傕等人接连乱政,孤虽然率军迎奉天子还都雒阳,又东征西讨,可是直至今日依旧还有诸侯割据。”

“明公此言差矣!若无明公,胆敢自称天子的袁术岂能轻易被剿灭?袁绍、吕布这等意图割据一方的桀骜之辈又岂能被扫平?明公……”

许攸对曹操的奉承还没说完便被曹操抬手打断,也让一旁的众人心中暗喜。这许攸实在是不会做人,安分了几年便又再度故态复萌,难怪众人心中不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