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余名文士各自踞席而坐,其中有三人围坐一起,小声交流着什么,而其余人等或自行看书,或用期待的目光看着三人。
“元直、州平、公威,你们可有定论矣?”一个二十出头,相貌颇为俊朗的白面学子对围坐在一起的三人说道。
“麻烦啊!”三人中那头戴逍遥巾,容貌轩昂,丰姿俊爽的青年学子抬起头说道。
“麻烦?州平兄,拜托你说话不要如此简洁好吗?”发问的学子眉头一挑。
“广元啊,州平非是要刻意简洁,而是根本无话可说。”三人中看上去已是三十出头,模样有些……那个古朴清奇(就是长得古怪老气)的学子说道,他也是草堂中看起来年龄最大的。
“公威兄何出此言?”那个被称为广元的白面学子问道。
“雒阳朝堂之上,乱纷纷几成一锅粥,看起来各方皆有如愿的可能,但也皆有失意的可能。这让我们如何能看清?”那公威兄摊开双手无奈道。
这说话的三人便是鹿门书院有名的学子石韬石广元、孟建孟公威和崔圹崔州平(查不到崔州平之名,便以其兄崔均为例,给其名圹。)而三人中石韬称为元直的英武青年便是徐庶徐元直。从他们的对话中便可听出他们正在讨论的竟然是雒阳朝堂上的争论话题,可见庞德公果然名不虚传也!
“元直,你休要闭口不言,说说你的见解可好?”石韬对一直一言不发的徐庶说道。
徐庶抬起头,转过身来。他的膝旁竟然还放着一柄佩剑,观草堂中一众学子,他这也算是独一份的。
“我的意见一直就是看不清楚就暂时不要去看,待过些时候,局势明朗之后自然什么都清楚了。”徐庶微笑着和声说道。
“元直,休要避重就轻!”石韬说:“如今朝堂上无非是拥曹和反曹这两派,诸位何不就此谈谈各自看法。何必敝帚自珍?”
“这……”徐庶有些为难的看了看身边的崔圹和孟建。
“说就说。”孟建倒是大方得很,他清了清嗓子,朗声说道:“如今天下大局不再如开始般混乱,已初现端倪。当世诸侯,论雄才伟略、统军治政,以司空曹操为最。曹孟德之才文可安邦,武可定国,且雄据青、徐、兖、豫、冀、司隶八州之境,幽州、并州泰半,以及荆北的宛城。麾下谋臣战将更是纷若繁星,兼之拥立天子,有大义名分。之前且又北伐乌桓大获全胜,近期更有携获胜之势南下荆襄之意。以曹军历年之战绩,平定南方当不在话下。来日一扫乾坤,平定乱世之人非曹孟德莫属!故而建以为,朝堂上反曹之人不过是螳臂当车尔,曹孟德又岂是能被此等小事牵扯精力之人。用不了数日,雒阳局势自会明朗!”
“曹孟德才略虽然不俗,但若要说乾坤一扫,平定乱世,恐也未必!朝堂上的衮衮诸公虽手中没有兵权,但数百年士族积累岂可小觑。杨彪、孔融以及朝中其他重臣均为德高望重之人,又岂会让曹操轻易攫取那相权。”崔圹摇摇头,和声说道。
“州平已认为丞相制恢复已成定居乎?”石韬惊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