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张辽这厮哄人的手段也着实厉害,从曹操那边的老人程昱,到老师郑玄,岳父曹嵩,加上面前的沮授、田丰,全都被他哄得高高兴兴。可见后世的社交知识确实用处极大,诸位不可不学啊!
呵呵!有点跑题。咱们言归正传。
“文远,现在你可以暂时放宽心了吧?”沮授略带调侃的说道。
这是因为从去年,即建安六年夏末开始,张辽就始终将防备乌桓进攻的这根弦绷得极紧,即便是严冬,他也发布了《严防死守令》,命令边境各要塞城池的守军谨防乌桓及其他势力的偷袭。各地都有明暗哨位,包括烽火台在内,每天十二个时辰始终有人轮换着值守,就连新年也不例外。不过过年后就是春天,开春时的气温将会绕过厚厚的积雪融化,那时候北疆的道路将不会比经历过夏季的暴雨更好,反而因为气候,没有夏季干得快。这就使得有心进攻之人必须延迟日期,乌桓人可没有曹军那样强大的水军可以无视泥泞的道路。
“其实我更希望的是在冬季进攻。那时候乌桓人为了避寒,他们必然集结在一处,有利于我围歼他们。只可惜我军的动机作战装备数量还是不足,使得我只能保持小规模的战斗烈度,真是浪费了我特意挑选出来的这些比较适应北疆严寒的士兵了。”张辽无奈的说道。
说到底还是棉花的产量不够,虽然土地不缺,但曹军连年征战,相比棉花,他们更需要的是粮食,再加上曹军的随着地盘的扩大增加,但棉花的种植却不是一两天能解决的,所以曹军的棉田的规模一直无法满足全军的需要。不过在长安,棉花种植已经扩大了规模,夏侯渊和钟繇在看到张辽建安六年冬季的无奈后,可不愿再将来他们进攻西北时也如此无奈。
“没想到那原本被用来观赏的植物,如今却变成了战备物资,甚至是极为重要的战备物资。文远的眼光果然独到啊!”沮授叹道。
棉花的使用源于张辽这已经不是新闻了,若是后世将“中国棉花应用之父”或者“中国棉花实际使用第一人”的名头安在张辽头上也不会令人奇怪。
“现在曹军正是因为大规模使用了棉花才得以能够于冬季出战。难道文远就不担心别人也学了过去,反让曹军吃亏?”田丰还是那般喜欢和张辽抬杠。
张辽耸耸肩,潇洒的将双手一摆,说:“这有什么,最多就是大家重新回到同一条起跑线上罢了。再说了,领先一步、步步领先可不是随便说说的。”
张辽能够如此笃定是因为他在第一次将棉花的战略用处摆在曹操面前时就挑明了这种可能,并向曹操提出对棉花种植计划以及棉花的使用技术要严格保密的建议。从那个时候其起,曹军没占领一地都会将经验丰富的农夫请走,并根据他们的特长进行分类,比如:种花的、种菜的、种粮的、饲养的……但凡是这些人,曹军一概全家养起来,并让他们将各自的技术叙述出来,一旁有专人记录,最后整理成册。虽然此时尚未成书,但是可以预见,浙江成为中国第第一部农业书籍,提前原本历史上的贾思勰德《齐民要术》三百年。而棉花采收后的处理方法及设备也是机密,其他诸侯即使同样种植棉花,在不知道如何让棉花能够使用前是不可能追上曹军的。那些包含着棉籽的湿乎乎的棉花不经过处理就塞进棉衣中可是很让人难受的。
“倒也不能全部考虑装备的问题,原本我也认为大戟士是天下难得的精兵,毕竟是能够正面击败白马义从的步兵嘛!可是真正见识到了文远麾下的将士我才明白,原来大戟士也不过就是曹军中普通精兵的水准,根本就不如曹军真正的精锐,甚至要论及配合作战,大戟士连普通曹军都不如。可见精兵不单是要实战,训练同样重要。文远派出去的那些士兵,不单素质极佳,更兼机灵。小规模出击,沾过累积下来就不小了,截止到今日,一千余士兵累计出击八千多次,总计斩首三千七百余级,战马八百余匹,其他各类牲畜合计三千多头,并绘制了详细的幽州六郡及周边地图。此等战果不可谓不大也!”沮授说道。
“那些斩首和缴获也就罢了,真正让我看重的倒是地图。那个李奇确实有才,他的部下不单将如今我军控制的六郡地图详细绘制出来,更是将边境线推到古长城一线,还将足迹深入辽西、辽东,从令支、海阳直到柳城一线,以及辽东沓氏到平郭一带也有了详细的地图。这对于我军将来东进有着不可替代的帮助。这些士兵当给予重奖才是!”荀谌有些兴奋,这全因为曹军全新的地图绘制手法。虽然只不过是后市中小学地图册的简单水准,但绝对要比这个时代的地图精确无数倍。
“只是可惜幽州军至今也未曾达到计划中的数量。”田丰在袁绍那里几乎处处被人压制,到了张辽这里虽然没有正式的官职,整个人却轻松起来。而张辽和他的一群部下纯属好战分子,若不是张辽还能控制住分寸,估计幽州早已经战火纷飞了。这也是让田丰感觉兴奋的地方。所以他对幽州军至今未能满编十分遗憾。
沮授如今是越发的淡然,他也不用再像以前那般时时刻刻要注意着保护好田丰,故而在不露峥嵘之前,他就像一个和蔼的邻家大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