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孙策向来强硬,对于山越宗帅也是强行命令其迁出山林,服从官员管辖,这样一来,就彻底激化了原本就紧张的矛盾。豫章郡南部的山越部落率先开始叛乱,进攻县城,抢劫财物,掳杀汉民,并将风波蔓延到丹阳郡。孙策大怒,于建安四年夏,率兵反击。然山越部民皆是天生的山地猎手,孙策的大军在山中却犹如无根的飘萍,不但无功,还屡屡被山越偷袭,损失虽然不大,但却很伤害军心士气。
孙策此战因为周瑜之前又是力劝,他干脆没有将周瑜带上,反而以周瑜新婚为由将其留下。失去了周瑜劝谏的孙策在怒火中烧下不顾一切的带兵进攻,一月内破寨数十余。然山越之民深谙游击精髓,孙策的实际战果基本没有,而此时他的军队也因为山中作战久无战果而锐气大丧。
就在这时,山越部民瞅准时机发动了反击,猎人们设下的陷阱和山林中弓箭的狙杀让孙策的士兵们狼狈不堪。无奈下,孙策也只能选择退兵。但就在孙策即将退出山林时,山越部民的最后一次伏击让孙策中箭负伤,幸得身边士兵拼命救援,才没有更大的损伤。
中箭之处在孙策的左肩胛骨下方,山越猎人的弓箭弹力不足,箭矢并没有大的杀伤力。可是山越人却在箭矢上涂抹了毒药以增强威力,孙策也不幸中招,刚出山林就口吐白沫,昏迷不醒。
孙策军将领情急之下大肆搜罗民间医工,或许是孙策运气好,在山林附近的医工因为和山越部民略有交往,对这类箭毒还算有些心得,孙策的伤势得以好转。但战事进行到此,孙策也只能默认失败,向南昌退兵。
这时,北方袁绍和曹操的战争已经展开,孙策在丹阳郡治所宛陵城修养了一月后得到北方的消息。闲不住的孙策又想借此机会进攻豫州或是徐州,虽不说要击败曹操,也想趁火打劫,借机捞些好处,以弥补征讨山越的损失。
但这个想法周瑜依旧反对,甚至程普、黄盖等老将此时也不支持他。孙策气急之下险些箭疮复发,只得打消了这个念头。
可是他这个闲不住的毛病又让他在街上闲逛时遇到了道士于吉,于是后面的情况又符合了历史的记载。孙策斩杀于吉,却因为平日里操劳过度,此时急怒攻心,箭疮再度复发。养病期间,孙策于梦中为于吉惊吓,病势加重,不久因箭疮崩裂,血流不止而亡,是年二十六岁。
有关孙策死亡的原因,郭嘉的探子也无法得知详情,只能将这些街坊传闻收集上报。可是他们却得知孙策在临终前将张紘、周瑜、程普等重臣叫到身边,将自己的二弟孙权托付给他们。又嘱咐孙权好生善待母亲、弟妹,好生看顾四郡基业,并亲手将印绶佩于孙权身上。在交待完后事后,建安五年三月十七日夜,孙策身故。
“可惜……可惜啊!孙郎亡故,这汉末群英又少了一人啊!”张辽喃喃的说道。
第293章 先守后攻!
孙策亡故后,刘表和刘备都蠢蠢欲动,想趁此机会捞些好处。可是孙策的死在让江东失去了一个英雄的同时却冒出了一个真正的枭雄。
孙权这个原本被父兄的光芒所遮盖的人甫一登位就显示出不同凡响,他对父兄遗留的老臣恭敬有加,凡事皆问计而行。在紧守各处要隘的同时,孙权派人向正在和袁绍打仗的曹操输诚。
曹操虽然没有将孙策放在眼里,可一个能仅凭一千士卒起家,打下四郡领地,被人称为“江东小霸王”的人物,在自家兵力大部被牵制在北方时,曹操还是会顾忌一点的。但就在曹操时不时的担心南方会撤他后腿时,被曹操认为南方诸侯中威胁最大的孙策却死了,而继位的孙权又派人输诚。南方威胁已去,这如何能让曹操不喜。于是曹操立刻以天子名义命孙权继承孙策的爵位,并命陈登派人南下吊唁。
而张辽明知孙权实乃勾践一类人物,但为了江东大局,张辽还是没有向曹操施加影响。当然这其中也有保持低调的考虑,毕竟张辽现在身份地位都足够高了,天下的名声也不小,适当的低调不是坏事。而且此时的江东早已经不是历史上孙家独大的江东了,有刘备这个同样拥有野心的枭雄存在,孙权也不会如历史上那般轻松。孙策为人过正,孙权和刘备倒是一对好对手。
而且,在张辽眼中,即使孙权、刘备的野心再大,他们此时也已经被局限在了江东这方寸之地。南方相对于北方先天上的劣势,山越的牵制,南方世家的不思进取,这些都将成为孙权、刘备谋求发展的阻碍,而这两个人能力都很强,却全然没有曹操那般打破规则的勇气,所以注定了他们最多只能成为割据一时的地方势力,而不是统领全局的真正的领袖人物。历史上三国鼎立的局面有各种各样的原因,吴国的出现就是以上三条原因作用的结果。也就是孙权够无耻,就那么些地,那么点人都敢自称大皇帝,让人不得不“佩服”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