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6页

法制方面则是一波三折,除了《商法》已经出台,张辽所盼望的《民法》和《刑法》均处于“难产”当中。可张辽对此也帮不上什么忙,他倒是对后世的法律非常熟悉,但在这个族权和皇权并举的时代,他那点知识根本而就派不上什么用场。而这两项法规的拖延,也正因为此。可《商法》的出台内幕也让张辽忍俊不止,竟然是世家和士林中人为了以此限制商人而加快了其出现的速度。可张辽、王烈、管宁的全局把握和商人代表们精明的活动,这项法规在出台后并没有体现出一味限制商人的一面,其中对商人和商业的保护让青州的商人们欢呼雀跃。

不过无论在《商法》还是《民法》的修订中,张辽所提出的:“私人财产神圣不可侵犯!”这一条例都毫不费劲的被众人所通过,这还让张辽颇有些吃惊。可是在王烈的解释下,张辽才知道是自己的历史知识不够广博,而来到这个时代却又没有真正的接触汉朝法律,才会有这样的反应。因为在大汉律法中有一条关于逮捕法例的条文:“捕律:禁吏毋夜入人庐舍捕人。犯者,其室殴伤之,以毋故入人室律从事。”这条法律的意思是说:禁止官吏夜间进入私宅逮捕罪犯,违反者一旦被私宅主人杀伤,则按照汉律的“毋故入人室”的条例处理。而“毋故入人室”的意思则是根据汉章帝时期的大司农郑众注引的《周礼·秋官·朝士》的说法,即:“盗贼群辈若军共攻盗乡邑及家人者,杀之无罪。若今时无故入人室宅庐舍,上人车船,牵引人欲犯法者,其时格杀之,无罪。”而且刚让张辽称道的是,这条所谓的“毋故入人室律”甚至没有加上夜间因素这一限制。也就是说,不管白天黑夜,私闯民宅并有犯罪意图者,皆杀之无罪。因此,根据这一条汉律,张辽提出的“私人财产神圣不可侵犯”不过是“私宅不受侵犯”的延伸。而众人根据各自的利益需要也认可了这一条法律,使得这条在二十世纪中期的中国根本就看不到的法律反而在汉末的乱世中出现了。(注)

张辽知道在西方也有类似的法令,甚至在18世纪中叶英国的一位首相老威廉·皮特曾经在以此演讲中发表了一个著名的私人财产保护观点,即:风能进,雨能进,国王不能进!虽然中国历史上也并没有真正执行这样的法令,皇帝和官吏能够肆意践踏法律。但这是因为古代中国并不存在真正的政治自由。但而“毋故入人室律”却体现出了古代的中国依然有着基本的社会自由的观念。

张辽看到《商法》相关的条文后,曾激动地想到,若是这样法律精神能够长时间的留存于中国的百姓心中,并加以发扬光大,那该是一件多么好的事情。

在各项官府的工作都取得进展的同时,管宁所主管的教育也同样成就不俗。虽然全民教育限于条件尚未全面开展,但定在昔日稷下学宫旧址上的青州公学的校舍已经修建完成。在所有的房子都落成后,管宁兴高采烈的将张辽和一干同僚拉到了公学,兴奋的指着还空荡荡的校舍大声的向众人介绍着。

“使君,各位,大家请看,我们公学的校舍已经完全建成,但就规模已经超过了当年的稷下学宫。等到日后我们将空地全部种上花草树木,在花木的映衬下,学子们徜徉其间读书学习,那该是多美好的图画呀!”

管宁的话引起了众人的兴趣,邴原他们也是名士,甚至将来还是青州公学的客座教授,他们纷纷发表者各自的观点。但总的说来,大家都很满意。

张辽看着这些错落有致的房子,他的心中也能够想象出管宁描绘的场面。虽然这些校舍是在管宁的监督下修成的,但无论是最初公学的提议还是青州公学校址的确定都是张辽一手所为。张辽完全可以想象,只要历史能够正确的记载,那么在未来中国教育界,必然会有他张辽的大名。何况,张辽的存在也不会容许别人肆意篡改历史。由此看来,国人喜好留名的天性在张辽这里依然明显。

当张辽想起留名,却又想到了后世国人的劣习之一的在树木和建筑上刻着“xx到此一游”的字样,就在张来哦正想着是不是自己也要造一个最显眼的地方刻上“张辽到此一游”时,管宁已经结束了他的讲述,走到了张辽的身边。

“使君,对此处观感如何?”管宁问道。

张辽看了管宁一眼,肯定的说:“非常不错。等将来鲜花灿烂、绿树成荫之时,学子们必然会喜欢这个地方。”

“呵呵。纵然是一片荒芜,我等读书人也不会因环境恶劣而放弃读书求知的。有时候我甚至觉得这里的条件太好了,不知会不会让学子们因此而懈怠。”管宁感慨的说。

“幼安,我知你一心教化,可知识才是我们民族发展的基础,能够为学子们提供好一点的条件,我是不会反对的。再穷也不能穷教育啊!”张辽说着,却想到了后世那几个因为全民教育的普及而成为强国的国家,德国,美国,还有中国的世仇日本。他们都是因为重视教育,才让他们各自在不同的时期走上了强国之路,而德国和日本更是在国家战败,经济崩溃后依然凭借着完善的教育体制而重新崛起。这样的例子,又如何能让张辽不重视教育呢。

“我也只是说说而已。不过使君刚才说‘再穷也不能穷教育’,这让宁甚为钦佩,对使君的慷慨,宁要代尚未入学的学子们感谢使君啊!”管宁的态度很诚恳,他甚至还向着张辽躬身施礼。

张辽眼疾手快,将管宁一把拉住,他看看周围,众人正忙着参观公学并没有注意到他这里,张辽吐出一口气说:“幼安,你这是要折我的寿啊!你身为我青州典学从事,可是堂堂一方学政,青州的学子都是你的学生,你将来桃李满天下时,可比我这个只知杀人、赚钱的粗人强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