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页

之后皇帝继续东行,但李傕、郭汜却联兵追来,而此时皇帝身边兵力最强的张济却和杨奉、董承产生矛盾,遂与李、郭结盟,将杨奉、董承杀得大败,百官、宫人死伤无数。皇帝一行逃往曹阳,狼狈不堪。而杨奉、董承在伪作与李傕等人讲和,暗中却派人去河东召集白波贼帅李乐、韩暹、胡才以及南匈奴右贤王去卑,带兵一同攻击李傕等人。李傕等人猝不及防下大败,被斩首数千级。不久后,李傕等人重整旗鼓,再次追来,杨奉等人抵挡不住,保护皇帝逃往安邑。但是为了逃脱李傕等人的追赶,在渡过黄河时,随行从人争相抢渡,却因为船少、天寒,大量人员落水而亡,过河者十之二三,其状惨不忍睹。皇帝刘协无奈之下派遣太仆韩融至弘农与李傕、郭汜等连和,李傕被其说服,终于释放被俘的公卿百官,并归还部分被掠宫人及乘舆器服。可是皇帝一行已然粮尽,又逢荒年,百姓也只有野菜果腹,饿莩遍野,皇帝、百官和宫人也只得以野菜、野果、树皮、草根为食。幸好得河内太守张杨、河东太守王邑献上钱粮布匹,一行人方才略为安定。

此后,张扬由野王赶到安邑,建议皇帝还驾雒阳,可是白波贼众李乐、韩暹、胡才尽皆反对,就连杨奉也极力反对,而董承因为连番大战,兵力损失严重,无力制约他们,只得僵持在安邑。张扬见此情景,只能回到自己控制的野王。

此次动乱之后,长安城百姓强者四散,羸者相食,城池空置四十余日,二、三年间,关中无复人迹也。

第二年,正月七日,刘协下诏改元建安,大赦天下。

张扬、董承再度提议皇帝还驾雒阳,还派人提前往雒阳修建宫殿,但李乐等再度反对。董承于是自行率兵护驾东行,却被韩暹击败,逃往河内投奔张扬。胡才、杨奉又欲和韩暹大战,却被刘协下诏制止。

张杨一面调兵遣将,一面派董承先回雒阳缮修宫室。而太仆赵岐则南下荆州,说服荆州牧刘表,派兵北上雒阳,帮助董承修缮宫室。而粮秣给养,络绎北运,前后不绝于途。军资委输,前后不绝。

五月二日,皇帝刘协遣使至杨奉、李乐、韩暹军营,要求他们护送自己返回雒阳,杨奉等人不知何种原因,尽皆奉诏。六月一日,皇帝车驾抵达闻喜。

六月六日,杨奉、韩暹护送皇帝东还,张杨沿途供应粮秣,并在道路是哪个迎接帝驾。

七月一日,皇帝刘协终于抵达雒阳,在雒阳城门前,刘协心潮澎湃,自董卓强行迁都长安以来已然五年有余,如今终于返回故地,怎让刘协不激动。但因为雒阳在董卓迁都时被焚毁,皇宫尚未修复,皇帝一行只得暂住在以故的中常侍赵忠的旧宅。

八月八日,汉帝刘协移居南宫,这座宫殿因为张扬为彰显自己的功劳,故命名为杨安殿。此时张扬对众人说:“天子当与天下共之,朝廷自有公卿大臣,杨当出扞外难。”随后还军野王。无奈下,杨奉亦出屯梁县,韩暹、董承则一并留在雒阳担任宿卫。

刘协为酬众将之功,加封以安国将军张杨为大司马,杨奉为车骑将军,韩暹为大将军、领司隶校尉,皆假节钺。

这时,雒阳宫室烧尽,洛阳居民,仅有数百家,无可为食,尽出城去剥树皮、掘草根食之。百官朝贺,皆立于荆棘之中,依墙壁间,尚书郎以下,皆自出城樵采,多有死于颓墙坏壁之间者。

第128章

虎牢关前,张辽驻马观望。两边一片连绵的山势至此陡然断裂,当中矗立着一座关隘。在张辽的眼中,这不足三丈的关墙,全是夯土筑成,完全没有传说中的雄关巍峨的感觉。可是这虎牢关的正面并不宽大,容不得大规模兵力展开,在加上关前地势陡峭,即使有远程的重型攻击武器如投石车,也很难运动到射程之中。是以,虎牢关也无需修建的太高。

而且,虎牢关北临黄河,南接嵩山,扼守由东到西通向洛阳的惟一通道——九曲群山之间的浅壑深沟,在运输能力不发达的时代,若以大兵团作战,谁想攻下洛阳,就都不能忽略虎牢。它被称为“一里之厚,而动千里之权”,“锁天中枢,三秦咽喉”,当东西交通之要冲,系中州之安危,西进可控制雒阳和三秦诸地,东进可控制黄河中下游平原,历代历朝无不是兵家必争之地。

“子龙,你看。这虎牢关得名于周穆王之时,这位传说中曾骑了八匹骏马见过西王母的风流帝王,曾在圃田猎了只活老虎,当时就把老虎圈养在了此地,后来这个地方就有了虎牢的名字。再加上后人因为战争而修建了关隘,这里就成了虎牢关了。”张辽手持马鞭指着虎牢关对赵云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