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4页

韩浩听得,点了点头,说道:“正是此法。只不过此次屯田并非在边境,而是在司隶的荒地。浩闻主公以西凉五万降卒于长安与函谷关之间新筑一潼关,并复建洛阳。若一年皆用降卒而行徭役,却是浪费。”

张绣听得,脑中有灵光闪过,但一时之间却抓不住,这时韩浩说道:“浩以为,当以这五万降卒于司隶之荒地进行屯田,春耕、秋收最是繁忙,五万降卒就在田间劳作。而夏季工作不多,主公正好调这些降卒去筑潼关以及复建洛阳,冬天则视乎天气,若天气良好则降卒亦要筑关建城。”

顿了一顿,韩浩继续说道:“如此潼关和洛阳城之进度虽然会减慢,但有大军屯田,军粮却是不愁,主公亦无须另外用百姓之纳粮来供养降卒,让其自给自足即可。而主公筑关建城亦非一日可成,粮食则每日要用。况且主公只怕还要西征马腾、韩遂二人,若是大胜,有大量降卒却是难以供养,只怕要行杀俘之举,却是不详。而主公若以此五万大军屯田,到时自有军粮可接收降卒,筑关坚城自有降卒可用。”

贾诩听完,仔细想了想,说道:“主公,元嗣此法可行。”

张绣听得,却是说道:“元嗣此法虽妙,不过绣以为此法只可行一时而不行长期延续。”

韩浩亦点头道:“主公所言甚是,如若有百姓无田,军屯自当退还百姓,直到无荒地可用,军屯自解散。而且有大军先屯田,可减轻百姓开荒之劳力。”

贾诩这时亦插话说道:“元嗣所言有理,只怕司隶无荒地可用,主公已经将关中取下,元嗣此法确实可行,更可解我军粮草之急。”

张绣点头道:“如今司隶之中只有弘农郡荒地最多,绣就表奏元嗣为弘农太守,负责在弘农郡进行军屯之事。”

韩浩听得,拱手道:“诺。”

三人坐了一会,就见到贾诩府中的老仆进来禀报道:“大将军,府上老管家来寻,说是蔡先生、皇甫先生和朱先生到得将军府上求见,特来请大将军回府。”

张绣听得,用疑惑的目光望向贾诩,说道:“文和,怎么绣出去几日,就如此多事?”

贾诩说道:“几位先生早就欲见主公,不过早前主公要处理大战之后事宜,几位先生不便打搅罢了。”

张绣听得,奇道:“听文和所言,此事应该不小。”

贾诩点头道:“没错,几位先生欲向主公申请建学府之事。”

张绣听得,奇道:“学府?”

贾诩说道:“诩曾听蔡先生说过,想建一如同太学府一般的学府,详细如何还是要主公见过蔡先生他们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