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绣虽然明白钟繇说得有理,但张绣日后要取关中以及凉州,骑兵是必不可少的,如果现在裁汰了骑兵,对日后的发展就会造成严重的影响。但是不裁汰骑兵,给养问题又不好解决。
就在张绣踌躇之间,贾诩就说道:“若是主公在朝廷给养断绝之前,夺下汉中,不知以三郡之力能否养六万骑兵?”
钟繇想了想,说道:“汉中沃野千里,地广人稀,而南阳郡历经战乱,人口仅剩下一半。若是主公夺得汉中郡之后,安心发展数年,凭这三郡之地供养六万骑兵虽然有些困难,但亦勉强可行。”
第一百八十三章 议事(下)
钟繇说完之后,张既就出声问道:“主公,夺汉中之策虽好,但汉中乃属益州,而益州牧刘焉乃是皇族,随便出兵首先就是名不正言不顺。其次汉中所在之地群山环绕,骑兵要从上庸入汉中,道路虽然相较于其余道路要平坦,但道路狭小亦不利于骑兵作战,如此要夺汉中恐怕不易。”
张绣默想了一下,说道:“德容所言甚是。如今大军已经随征战多年,有些士卒亦年龄偏大,就先裁汰这部分士卒,骑兵保持五万人编制。另外战马亦保留五万匹,将其中老弱的战马租借给百姓充作耕马所用。之后再在上庸郡训练一支精锐步兵,以为日后进攻汉中的前部。”
张绣说完之后,杜畿立即就问道:“主公,那裁汰的士卒该如何?”
张绣笑道:“伯侯莫急,如今两郡无论官吏还是各县卫兵都缺失,这些百战老兵虽然不能再于一线战场作战,但充当捕快和各县卫兵却是能胜任之,如此正好解决各县武官、捕快以及卫兵的缺失。”
几人同时说道:“主公英明。”
顿了一下,张绣又说道:“如此,公明就留在上庸,在那里招兵,于山上训练一支精锐步卒来,数量在一万人左右吧。另外绣会表奏朝廷推荐伯侯为上庸太守,总揽上庸政事。如此上庸就交给公明以及伯侯了。”
两人一同出列应道:“诺……”
顿了一下,张绣又笑道:“文和去长安的时候,朝廷的封赏下来了,却是封了绣为骠骑将军领荆州刺史,而刘表则是荆州牧,这显然是李文忧玩的好把戏。不过如此也好,绣就表奏元常为南阳太守,德容则为郡丞,从旁协助元常。另外加裴元绍为偏将军,五千兵马驻守樊城。文才则继续留守襄城。”
张绣所谓的表奏朝廷,其实也就是形式上表奏一下,就算朝廷不同意,亦奈何不了张绣。至于黄忠、赵云、周仓以及裴元绍这新加入的四人尚无官职在身,张绣便按骠骑将军可封的最大官职一一封赏了几人,其中周仓和裴元绍一个为偏将军、一个为裨将军,都是五品。而黄忠和赵云则是封为四品的奋威将军以及振威将军,虽然都是杂号将军,但张绣让他们各领兵一万,亦算是一个堂堂大将了。
至于华雄、徐晃以及胡轸早有官职在身,加之攻下两郡朝廷对他们另有加官和封赏,这些就与张绣无关了,只是象征性地再赐予一些财物以作赏赐。
几人都认了张绣为主,对于张绣的安排表示应允,之后张绣对蔡邕说道:“岳父,绣意将东观以及兰台的藏书整理完之后开放给南阳以及上庸的百姓观看,不知岳父以为如何?”张绣的意思其实就是办一图书馆,将藏书开放给寒门士子阅读,如此就有培养人才的土壤,使得科举制不会只成为一时之制,而经过若干年的培养,张绣就有足够的后备人才与关东士人抗衡了,这是张绣取得这一批藏书的时候就想到的。
蔡邕听了之后,喜道:“伯渊此法大善,不过尚需要一些规定,毕竟藏书之中孤本甚多,若是遗失了损失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