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页

在当时,咸宜公主李福儿本来是憋足了劲儿拉上自己的哥哥寿王李清,那是要找李曦麻烦的,但是就李曦那一首诗,直接就把这位傲娇到一定程度的咸宜公主给打懵了。

话说,咸宜公主再怎么傲娇,再怎么身份高贵,却毕竟还有一个属性,那就是:文学爱好者,换一个后世的称谓,这叫文学女青年。

而且她才十五岁,小女孩子,正是情窦初开的年纪。李曦本来就生得英俊,又何况这《锦瑟》诗一出,几乎是直接就奔着文学女青年公主殿下去了,一下子就戳中了心窝子,如此情势,此前的憎恶,却也只好翻做“因恨成爱”的前缀罢了。

再说了,此前他虽然讨厌李曦,却也只是文学女青年的脾气发作,以为李曦是徒有虚名,所以这才瞧不上甚至讨厌他罢了,其实对于李曦那几首诗,她本来就是喜爱的了不得的,因此,当时那一首《锦瑟》一出,咸宜公主文学女青年殿下,可是立刻就缴械了。

锦瑟一诗,悱恻缠绵,有言外难尽之韵致,简直就是对付文学女青年最好的杀手锏啊!她咸宜公主哪有那个不中招的本事?

可是呢,话又说回来,就算是已经中招了,人家咸宜公主那毕竟是傲娇的公主殿下呀,虽说大唐女性们的身上还没有后世那么多的拘束,而身为玄宗皇帝最宠爱的小女儿,咸宜公主的自由度似乎还要更大了一些,但是,这公主殿下傲娇的面子焉能不顾?

所以,她喜欢上李曦这件事,便是跟自家的母妃都没提,只是悄悄的跑过来找自己最亲的哥哥,偷偷地说了这事儿,拜托他给帮忙。

寿王李清对李曦的诗才也是欣赏不已的,更何况李曦生得俊美,家境不坏,名气又大,他仔细一想,他要是尚了自己的妹妹,倒也算般配。

因此咸宜公主李福儿只是软磨硬泡了一会子,寿王殿下就答应要帮她拉这个皮条了。

话说,这个皮条可不好拉,咸宜公主殿下有话在先的,我是堂堂公主,不能我上杆子奔他去,那样多没面子,所以,寿王李清设宴请李曦来,最大的一个目的,那就是要设法把这里面的意思点给李曦,同时,要让他李曦主动地向咸宜公主殿下靠拢过去。

如此一来,李福儿就是被追求的,这才算是里子面子都有了,大圆满。

因此等李曦到了这亭子,施礼拜见了寿王和咸宜公主之后,大家分别落座,这咸宜公主便摆出了一副很是清高的模样,只是脸上冷冷的,扭头看着不远处园子里的叶叶披红,一会儿长吁,一会儿短叹,加上她今日来之前又是刻意装扮过的,看去分外清丽,果然这宛若林妹妹一般的文学女青年姿态就十足了。

简而言之,眼下李福儿殿下最大的任务就是拿翘,摆谱儿。

而反观寿王李清,他才是今天这幕拉皮条大戏里唱主角的,虽然此前他摆架子未曾亲自出迎,可是自打李曦进来,他便是十分客气,加之他本身就待人接物很是温煦,因此倒真是让李曦有了些如坐春风的感觉,心里头对这寿王的感观那是节节攀升。

李曦一到,宴会开始,酒菜齐备之后,大家喝了几杯,这就聊开了话题。

寿王邀请李曦过来,打的就是论诗的由头,因此自然由诗说起,寿王年少聪颖,又师从名士,因此学问不差,陈庆之进士出身,虽然这些年跻身官场,学问多少放下了一些,但底子还在,更何况古语有云,不读诗,无以言。即便官场应酬,这学问也是必须有的,所以此时他做陪客,插科打诨之间,也算游刃有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