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页

而且那天探望回来之后,陈庆之也把自己的想法跟寿王殿下透漏了一二,只是可惜,寿王殿下显然还是只喜欢李曦的才华罢了,或许他心中很看重李曦,但是他看重的,是李曦的诗,而不是李曦的另一方面才华。所以,他也想拉拢,但并不是陈庆之所希望的那种拉拢。

对此,陈庆之也只好是临风叹息罢了。

如果要勉强来形容一下他心中的这份失落,倒是此时还压根儿就没出生的一位晚唐诗人李义山有一句诗,此时拿来用在他身上,还算恰切。

这句诗便是: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只不过虽然寿王李清的态度如此,陈庆之却也并不肯就此死心,此时李曦的车马道了,他便很郑重地问,该派何人出迎?

按照他这话里的潜意思,自然就是,李曦来了,殿下,就麻烦您亲自移步,出迎一下吧!

可惜,他这一番苦心,无人领会的。

咸宜公主轻描淡写的一句话,顿时就把他的满腔打算给搅乱了。

随后,寿王李清在亭内也是道:“子日先生既然到了,那就请进来就是,嗯,陈长史,你不妨代孤出迎一下,李曦虽弱冠,名声却极大,为人又傲气,还是你代孤出迎一下比较好。”

陈庆之闻言心中黯然,却也只能闷声地点头应下。

于是他到寿王府的大门口迎接了李曦,两个人都很是客气地说说笑笑着,就到了后园。

当日里邀请李曦的时候就说了,是家中小宴,这宴会,也确实小。

连上陈庆之这个陪客的,总共也就只有四个人。

寿王李清、咸宜公主李福儿、李曦,和陈庆之。

而且今趟邀请李曦来,虽然打的名头是寿王李清极为欣赏李曦的诗才,所以邀他小聚,可事实上,这目的却不单如此。

话说,自打当日李曦的《锦瑟》诗一出,端的是震慑当场。而他随后飘然离去,一派孤傲的气节,更是让当场不少人啧啧赞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