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1页

“陈公公已经说了,找个人上奏就可以了,先试试水!”熊廷弼玩味的笑了笑,一脸期盼的说道。

一边的孙承宗却是一脸的严肃,叹了口气说道:“这件事情不能够让别人去试水,如果地位太低,恐怕直接就会被淹死了。这个人一定要熟知辽东的边情,而且官职还不能太低,否则会顶不住的。”

孙承宗虽然什么都没说,可是几个人都把目光集中到了熊廷弼身上,这简直就是为他量身定做的。

熊廷弼此时也反应过来了,苦笑着摇了摇头,一脸无奈的说道:“大人,如果我被开缺回籍,希望大人能够让我在大人手下做个幕僚。”

看着熊廷弼的样子,一边的杨涟大声的笑了笑,无奈的说道:“熊大人,这个时候你怎么糊涂了?我们可都是皇上提拔起来的,这样做又是为了大明朝,皇上自然会明白的。如果皇上将你开缺回籍,肯定不会加上永不叙用。到时候大人一道保举奏折,那你就是一保起复,官复原职了!”

看了一眼含笑的孙承宗,熊廷弼恍然大悟,怪不得陈洪说是党争的手段了。原来还有这样的猫腻,看来自己还是不适合党争啊!勾心斗角的事情就不适合自己,天生不是那块料啊!

三个人互相看了一眼,然后同时笑了起来。一边的贺世贤是一头雾水,疑惑的挠了挠头。站在贺世贤身后的赵率教则是脸上挂满了笑容。他不能上今天参加朝会,否则他都想上去看看了。

“这份奏折还是老夫来写,然后飞百抄一篇,写上自己的名字就可以了。”三个人笑过之后,孙承宗沉声说道。

第三百四十七章 成都

明洪武四年,明军攻灭明玉珍所建立的大夏国,在成都设四川承宣布政司,其中成都为首府,太祖朱元璋封第十一子朱椿为蜀王。两百多年过去了,成都似乎没有什么变化,和三国时候一样,这里依旧是天府之国。

不过此时的成都却和平常不同,成都的大门紧紧的关闭着,很多人出现在城外却也是远远的看着。城头上面站立着很多的人影,仔细看去都是明朝的官军。

一个人站在城头上,看着下面的人眉头皱的紧紧的,显然这位现在的心情并不好。这个人身上穿着淡黄色的蟒袍,腰间系着玉带,双手背在后面。

在这个人的身后,站着一队护卫,相对于城头上的士卒,这些护卫可是要精锐的多。

“王爷,叛军就要来了,王爷还是回府去吧!这里交给下官等人就可以了。”一个站在不远处的文官,对着此人施了一礼,恭敬的说道。

被人称作王爷的这个人,正是这一代的蜀王,那是朱元璋十一子的子孙,名叫朱至澍。听到那人对自己说话,蜀王回头看了一眼,笑着说道:“朱大人,城外的消息已经到了,成都现在是什么情况,本王心里也有数。难道朱大人以为本王能够安心呆在王府里?”

那个朱大人顿时脸上有了些许尴尬的神色,成都城外是什么情况,身为四川布政使的朱燮元自然不可能不知道。不过有些事情自己心里清楚,可是真的不能说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