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宇文泰东进迎敌,造成长安及周边空虚。
毕竟西魏与南梁联军若是一直屯驻灞上,哪怕东魏降卒再忠贞,也不敢生事,而在宇文泰眼皮子底下串联,也有暴露的风险。
宇文泰已经在防范降卒生乱,他将这些人从军中剔除,分散在民间,但日防夜防,家贼难防,谁又能想到自家人会为降卒们的串联提供帮助。
其实降卒们意图叛乱,归根结底还是不看好西魏的前景,与降卒们持同样看法的还有雍州人于伏德。
以如今东西为之间更为夸张的实力差距,以及东魏百万军民打上门的行为,于伏德早有投效想法,高澄派人与他接触,更是一拍即合,决心只等降卒作乱,便统率家丁私兵响应,夺占咸阳,一如原时空中的所作所为。
一场危机在长安周边酝酿,但留守长安的太尉王盟、仆射周惠达等人对此并未察觉。
第三百二十章 抉择
有些人的阴损是深入骨髓的,哪怕占据优势兵力,又打定主意不贪奇计,就在战场上两军对垒,一决胜负,毕竟奇也意味着风险与不确定性,高澄更愿意结硬寨,打呆仗。
但他也要想方设法在背后搞点小动作,为自己增加胜算,也让宇文泰进退两难,比如挑唆降卒叛乱。
相对应的,作为弱势一方的宇文泰欲求胜,便只能指望着奇谋妙算,一如先前所设想的以身诱敌,在沙苑芦苇荡里埋设伏兵。
但偏偏东魏虽劳师远征,却不急战,依托着有玉璧作为后勤转运,始终稳扎稳打,让宇文泰无从得手。
宇文泰如今满心的后悔,当年袭营之后,就应该径直奔向华阴(玉璧),趁守军没有反应过来,一举夺城。
只恨当初没有抵御住高欢身死,关东陷入混乱,自己趁乱东出的诱惑。
毕竟最了解彼此的不一定是伙伴,更可能是对手,宇文泰无论如何也没料到,本来想要逃回晋阳的高欢因堕马昏迷,被窦泰向北背去了华阴(玉璧),自己一路往东追杀了个寂寞。
宇文泰也不会将情绪沉浸在对往事的悔恨中,就在高澄等待降卒叛乱的时候,宇文泰也另有计划。
如今王思政被调往渭北督造城池,玉璧守将更迭,或有可趁之机,宇文泰派遣侯莫陈崇领一支偏师绕道,试图袭取玉璧,若能得手,东魏大军失去后勤保障,必然生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