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9页

如此宇文泰必然陷入两难抉择,进退维谷。

若急于回援,或许会给东魏可趁之机,若坐视后方生乱不管,长安都有可能被降卒夺去。

而在高澄暗中联系东魏降卒的过程中,宇文小姑可谓出力甚大,原本高澄想让她在关西打探消息,却始终没有重大收获,但是不曾想,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她一个妇人确实无法接触到重要情报,但作为宇文泰的亲妹,却能从容地为东魏密探与降卒牵线搭桥,毕竟谁也不会想到宇文泰的亲妹妹早已被策反。

如今东魏降卒已经在暗中集结,而约定暴乱的日子,就在两天以后,即十一月二十三日。

高澄收到情报后,立即面见高欢,高欢看他春风满面,也猜到苦盼已久的时机或许将至,他将佝偻的腰身直起,急迫问道:

“可是降卒有了消息?”

“恭喜父王,贺喜父王,大事将成矣。”

报喜的同时,立即将密信递呈给高欢。

高欢看后,难掩心中喜意,大笑出声,似乎笑得太张扬,以致剧烈咳嗽起来。

好不容易由高澄为他抚平气息,高欢感慨道:

“不曾想昔日之败,竟是今朝胜机,因果缘由,着实让人难以猜测。”

当然,这番话不过是高欢对第一次西征大败的自我安慰,毕竟他若是得胜,也不可能有如今的辛苦。

但高澄也不可能去挤兑他,只是含笑附和着。

在东魏军中,高澄担当的是谋主的角色,高欢名义上还是最高统帅,但真正操盘主导这场西征的,却是高澄。

从他建议利用东魏降卒起,自入关以来,无论是在渭北东部止步不前,始终不愿逼近长安,还是修筑城池,以及发动舆论攻势,一切行动都是为一个目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