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5页

正如高澄预料,再有了侯渊、可朱浑元、慕容绍宗等精锐的生力军加入后,一夜袭破潼关。

终究还是潼关守备空虚给了他这样的机会,若是有关中的援军在五里暗门设伏,高澄麾下想攀上麟趾塬都要费好大一番功夫。

历史上的潼关经历过数次变迁,眼前这座汉潼关再过半个世纪也将会被荒废。

并非城池不坚固,只是到了隋朝时,因雨水冲刷,潼关所处的麟趾塬将会因塌方出现一条新的通道,可以绕过潼关,直入关中。

于是隋朝时,将潼关移至塌方处,继续守卫关中。

而到了唐朝,因黄河下切,水位下降,裸露了一部分河滩,车马入关从此无需再经麟趾塬,可以直接走河滩,于是潼关又从麟趾塬移至河滩。

函谷关的荒废也是同样的原因,黄河水位在汉朝时下降,导致能从河滩绕过山塬上的函谷关,也才有了在后方麟趾塬上修建潼关的举动。

高澄在段韶、斛律光、高季式的陪伴下,登上潼关城墙,眺望关东、关西。

不由心生感慨,再险峻的关隘,也无法抗衡山河变迁的伟力。

“你们辛苦了。”

高澄回身对三人说道:

“我曾许诺破潼关者,侯以下,封县侯,这座雄关是你们三人联手为我攻取,我自会信守承诺。”

高澄看着三人逐一唤道:

“下洛县侯!永乐县侯!乘氏县侯!”

伤痕累累的段韶、斛律光、高季式三人闻言不禁挺起了胸膛,面露傲然之色。

高澄笑着勉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