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页

此时秦桧来到,他是赵桓任命的参知政事,身负重任,正是当红的炸子鸡,临安城上下文武官员,岂敢怠慢。

还在城外数里,便有黑压压数千人站在官道两旁,等候着秦桧车驾的到来。

“好了,停车。”

秦桧隔的老远,便看到黑压压的人群前来迎接,他心中极是高兴,却是勉强将这种兴奋的神情压下,不使它表露在脸上。

他原本就是江南建康人士,临安虽不是家乡,其实相隔并不很远。眼下的城中,就有不少亲朋故旧,在这里等候他的到来。

短短十余年,由一介穷书生官拜参知政事,位极人臣,执天子诏书巡行江南两浙,这是何等的风光荣耀!

只是他深知福祸相倚的道理,又知道皇帝耳目利害,心智深沉,此时得意,将来未必不会失意。想到这里,又将得意兴奋的心情收了几分,下令停车之后,便立刻自己跳下车来,向着迎接队伍最前面的康允之执手问好,并不拿大。

第33章

刚一下车,一个身着绯袍的中年文官迎上前来,满脸堆笑,向着秦桧拜将下去,高声道:“下官康允之见过大人。”

“岂敢岂敢,康大人不必如此。”

秦桧急忙上前,将康允之扶起。这次苗刘兵变,康允之也是最早请求赵构退位以安抚军心的文官,若是文官全部不同意苗刘二人的主张,此次兵乱也不会有这么大的效果。

此人虽然不是皇帝欣赏的人才和心腹,不过做为过渡的人物,也因为江南的大局要紧,以他临安知府的身份,成为两浙路的宣抚使也是必然的事,秦桧刚刚拜相不久,可不想在文官集团内落下一个骄狂的名声。

看他如此谦逊,康允之等人都面露笑容,什么通判,转运使,提刑司,各级文官乱哄哄上来,依次拜过。

秦桧连连拱手,脸上的笑容始终不变,令人如沐春风。

待文官们拜罢,秦桧转过脸色,向着站在一侧的众武将问道:“哪位是苗将军?”

苗傅现下持节的身份已经被赵桓确认,正式成为大宋寥寥无已的节度使之一,论起身份地位,远远超过眼前的一众文官,只是宋朝重文轻武惯了,他却也无法可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