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8页

吴老先生一直拿苏木的府邸当自己的家,也不见外。

看到吴老先生,苏木忙问:“老先生怎么过来了,不在家里过年吗?”

吴老先生将一叠稿子放在苏木手头:“人生漫长,大年三十年年都能过,也不差今年。但春闱三年才有次,错过了就得等下一次。老夫立志科举,如何肯浪费光阴。这是我最近写的时文,还有你交过去的,都由云儿修改过。反正又要守岁,不若你我翁婿切磋制艺,如此才不算虚度光阴。”

说完,就大步朝书屋走去:“随我来!”

吴老先生的性子苏木最清楚不过,如果不答应他,等下不知道要被这个老泰山骂成什么样子,大过年的,不值当。

无奈之下,苏木值得随他一道去了书屋。

然后接过老先生的习作读了起来,这一读,苏木这才吃了一惊:实在是太……太不好了……

不是说老先生的文章写得没有水准,实际上,他的文笔有很高的水准,古朴稳健,尽显名士之风。

可这种风格实在是太古老了,和整个时代的流行节奏不合拍。

没错,八股文也有个流行趋势。

比如现在的大明朝正值鼎盛繁荣时期,民间富足,崇尚奢华。因此,反映在文学作品和制艺八股上,也多喜绚丽、潇洒的文字。

尤其是,当今翰林院中,当多是南方士子,北方人却看不到几个。

从江浙水乡来的学士们,文章风格也多华丽宏大,对于古朴厚重的文字却不是太喜欢。

按照朝廷的科举制度,会试的考官大多由翰林院选拔。

老先生已经有很多年没参加过科举了,对这种情形并不了解。他这种文章一上了科举场上,第一印象就不太好,怕是要被扣分的。

看了几篇文章,苏木皱眉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