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至馒头山、永安山,也就是下方临潢府上京一带地区,一直到馒头山东面的长春州,以及混同江北侧向南,西达大水泊、赤峰、松山以及柳河上游一直到炭山,接古儒州古长城突出的那部分,七成以上的州县名称全部改掉,而且这些名字改得莫明其妙。
原因嘛,只有宋九一个人清楚了。
不过大家也能理解,第一个是要抹去辽国的印记,便于统治,例如辽字没有了,改成巨河。
其次辽国的各州各县名字与宋朝多重叠,而且州也太密集了,有的不满千户也成了州。州县密集无所谓,主要以后就要派知州来管理,无疑会增加宋朝的官员费用开支,因此许多州也并成县。
这个必须要重新改。
那个有这个细致的心思改那么多名字,于是宋九按照后世的记忆,换成后世的名称。实际有的不对,如现在的赤峰,离后世的赤峰还有很远距离呢。
不过大多数让他蒙对了。
蒙对蒙错问题不大。
主要就是州县重组。
这会让辽国印记淡化,若是用辽国官员,会让他们头痛,但以后多是宋朝官员,反正是新地方,对他们来说一个样,于是宋九花了一个时辰便在地图上完成“壮举”。
大家看着地图上的新名字,有些啼笑皆非,不过最终还是默认了宋九的做法。
如赤峰,不叫赤峰又叫什么呢。莫要忘了,秦州西侧还有一个松州。不过出现了许多阳,上阳,东阳,河阳,朝阳,吕阳。阳光普照嘛。
但往西往北,基本就不问了。
略略动了一些名字,也不过动的是原来辽国各驻军的名称。
有诸多原因,在这个圈子范围内,包括现在的上阳,辽国的临潢府地区,都开始有人定居与耕种,本来女真那边情况最恶劣,在史上包括明朝都没有办法治理那个辽东深处。
然而因为几十年前宋九带着诸多文吏与将士前去指导,又在辽国压力下,乌玄明主动配合,反而哪里情况比历史上很多时候都要好,可能接近于十九世纪山东百姓闯关东的初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