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线成了闲田,辽国想有所斩获,必须要深入。
武则天将许多名将一一处死,手中二流将领王孝杰都快成了武则天的倚靠,若非薛仁贵侥幸还活着,武则天时外战会更惨。然而宋朝现在虽然罕见能与薛仁贵媲美的名将,可能打的名将一一保存下来,没有加害,甚至在宋九重视下,一一提拨上位。
宋朝军制存在着重大的缺陷,现在还有,不过宋九纠正了很多。
新的堡砦战术,又将以前那种山寨范仲淹的堡砦战术缺陷一一改进。
因此想将山后拿下也许很困难,但这种战术,至少使这段分枝古长城以南地区重新真正的收回。
若是真想收回这一带,辽国又无所谓。
难道还指望这里与易州那边有所收获吗?它们只能成为战场,一会儿是你的,一会儿是我的。
可不是如此。
王承美继续向丰州发起猛攻,尹宪与杨琼继续率军扑向云州,杨嗣继续在猛攻朔州。
这仅是山后的,孙全照刚到京城不久,立即赶到登州,率水军渡海,攻向辽东半岛。李继隆等将率军又攻向易州。
一时间辽国都无从判断宋朝的用意。
李继隆与孙全照那两支军队肯定是策应,主要还是在山后,去年辽国就在猜测宋朝有吞并山后的想法。这次议和不成,三军悲愤,士气可用,就连萧燕燕都怀疑赵匡义所谓的请和难道也是计策?用以激励士气?真实的意图去年宋九到太原,就想攻打山后了。然而她同样想不明白,既然宋朝想占领山后,为什么抢修偏关与神武城?
兵来将挡,辽国也不害怕,早在议和不成后,辽国就做好了防御准备,耶律斜轸率领五万辽军,徐徐赶向云州,耶律休哥于幽州防备,萧挞凛去辽东半岛,防御宋军登陆。
不过宋朝那边反对声音也不小。
非是反对北伐。
真北伐打响了,许多大臣心中又后悔了,而且这次用兵与上次何其相似,又是分兵,又是遥远的分兵,从西北到河东到河北再到大海上!
赵匡义看着李昉不悦地说道:“若此,难道朕就坐看燕云几十万户百姓永远陷于敌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