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使将这两个官员事迹禀报赵匡义,赵匡义在朝会上宣读这两个官员事迹,然后诏书赐蒋元振绢三十匹,米五十石,姚思恭绢二十匹,米二十石。
宋九忽然举起牙笏道:“陛下,臣有罪啊。”
赵匡义莫明其妙。
宋九又说道:“臣估价一匹绢一缗多钱,米虽贵,现在一石也不过四五百文钱。蒋姚清廉能干如此,臣相信整个大宋几千名地方官员,能与之相比的不会超过两百人,但陛下赐蒋元振绢米资不过六十缗钱,姚思恭资四十几缗钱。然而臣前段时间与家人去顺店小叙一顿,便吃掉两百多缗钱。臣有罪啊。”
大家失笑,赵匡义也哑然失笑,于是改诏,赐蒋元振绢三百匹,米五百石,姚思恭绢二百匹,米二百石,同时迁升两级职官,以作诸地方官员的榜样。
宋九这才徐徐退下。
实际他还想说一件事,那就是地方官员的转迁制,宋朝官员转迁越来越频繁,这也是不对的,想要为政出色,最少得呆上三四年时间,如自己在江州,好不容易将诸矛盾问题解决,开始准备治理了,朝廷将自己调到京城。若是再给自己两年时间治理,那么自己在江州也会让百姓爱戴地离开。如此频繁的调动,不仅朝令夕改,使百姓不能适应,官员为了尽快升迁,也开始做表面工作,导致各地仁政不能落实下去。
但这是东府的责任,于是宋九没有说出来。
宋九的做法,终于使他在诸大臣中不是那么另类。然而不是每一个都象他那样,赵普下去了,宋琪李昉等老臣也离开了,王沔环顾左右,上面是吕蒙正,旁边是辛仲甫,他心中就有想法了,凭什么吕蒙正能做首相,俺就不能做首相?
第四百五十七章 野望(下)
王沔在西府几乎没有作为,又暗中搞了一些小动作,宋九不想他破坏西府团结,便说王沔短于军务,却长于吏政,调到东府去。
王沔信以为真,事实他的权利心也很重。
李昉在,王沔很老实,人家是两国三朝老人,再无为,他也不敢搞小动作。赵普上来后,他更老实。
赵普下去,难道俺对吕蒙正还要老实吗?正好吕蒙正重大体,为人马虎,这给了王沔机会。于是开始在中书大包大揽,加上他为人机敏,会察颜观色,将赵匡义马屁拍得舒服,因此渐渐将权利从吕蒙正手中一点一滴夺过来。
可是他犯了一个致命的缺点,那就是做人没有诚信。
北宋开国之初,从赵大时起就是一个多疑的国度,由于忌讳宰臣权势过大,因此对大臣在家里宴见下属十分不喜,宰相就更严厉了。当然,也不是不行,不过大家都在注意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