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4页

然后又让将呼廷赞去了威虏军下面的保州,满城寨便在保州境内。

除了调将,又调兵。

西北那边与宋九想的差不多,但比朝廷想得要恶劣。

朝廷做得很好了,不但商路让大家受益,又放开了盐利,还教导当地百姓圈养牲畜,增加收入。然而还陆续发生了一些叛乱。不过缺少伟大的西夏开国皇帝李继迁率领,都不成气候,迅速被镇压下去。

不过时间长了,对融合很有利的,特别是鼓励羌汉联亲措施,以及圈养定居,还有除折王两家迁来的部分百姓,又陆续有一些亲近宋朝的部族从辽国夹山地区逃亡而来,陆续分制在南河套各个绿洲上。有他们在,多少掣肘了定难诸豪强的势力,以及一些戈壁滩上残存的李继迁余部势力。

朝廷看到的是可悲的一面,这么难以养熟,还要我们怎么做?宋九看到是可喜的一面,至少比一个大夏国屹立在西北好吧。

因为西北还没有安定,尹宪继续留在西北,又将田仁朗、王侁重新调向西北,经宋九提醒,两人没有放在一处,除了这三人,还有翟守素,刘用,张凝,郑文宝,杨琼,有的能打,有的不能打,但因为皆非强敌,难以甄别。

其中杨琼资格最老,训练骑兵就是他在领手。

一支骑兵成形,需要很长的时间,不是象宋九那样,仅能骑着马跑,还要骑在马背上交战,格斗,射箭,以及相互的配合。

然而兵士消耗巨大,禁兵数量不足,越是这样,京城越需要更多禁兵留守,前线兵力就会越紧张。

宋九思来想去,终于通知杨琼,你挑一万能过得去的骑兵过来吧,不管是禁兵,还是蕃禁兵,但蕃羌禁兵一定是其家人已经迁徙到京城或京畿附近的兵士,否则他们到了河北来会不思奋战。

对史上西北这支蕃兵宋九略有些印象,那就是狄青于昆仑关大捷时蕃兵打出来的威风。

可随后童贯北伐时,乃是最强的西兵,也有蕃骑,然而大败了。不能说童贯不行,正是他与诸将打下了青海,一度将北宋疆域开拓到新疆地区。也不能说水土不服,难道比岭南水土更恶?或者说连年征战,将士倦战,不就是打一仗吗,难道比西夏那边连年打还要让人生倦?或者说是西辽开国者耶律大石太牛了,所以才败的。

究竟是什么原因,宋九不大清楚,因此对这支蕃兵去了河北河东后,战斗力会是如何,宋九有些儿表示怀疑。但相信不会比宋朝兵步战斗力差。然而还有一个问题,个体狠没有用,必须整体厉害,才能发挥战斗力。如李继隆手下当真单打独斗,一个能k五六个辽国铁骑?这还要讲究将领指挥能力,士气,以及各自的军纪与阵型、配合。

不过这让河北诸将头痛去吧。

命令发布后,杨琼从中挑选了四千余汉人骑兵,以及五千多名蕃羌骑兵,由张凝率领,抵达河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