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5页

“顺店宴请?”

“是这样的。”刘知信将事情经过再度解释一遍。

当时近千名重伤兵自知必死,宋九让他们提要求,有的人提的要求很正常,但有的人提的要求却很古怪。如胡安国的要求,不说朱家还没有同意女儿嫁给他呢,就是同意了,举国悲伤,跑到顺店大吃一顿算那门子事。还有一个丁姓的伤兵提出要求,那就是由宋九证明,朝廷以后发放抚恤,一律交给他娇美如花的小娘子,但勒令她必须改嫁。不改嫁人不行哪,他小娘子长得漂亮,可是身体瘦弱,又带着两个孩子,以后吃完了抚恤,如何得活。不过还有一个要求,那就是等他儿子长大后,让其中的一个儿子必须还是原姓,替丁家传宗接代(宋朝规矩,一旦母亲改嫁,子女往往随后夫姓,如范仲淹母亲改嫁朱家做了小妾,范仲淹一度改姓朱)。

这些要求若是让朝廷来办,可能会失去礼度。

因此宋九到了雄州,将功劳薄与牺牲将士名单交给朝廷,这些要求去未交给朝廷,打算他回京后自己来亲自处理这些头痛的要求。

说完后,刘知信又仿佛回到了那个血色黄昏,双眼垂泪。

人心都是肉长的,殿中的人几乎八成以上都是勾心斗角的高手,不过在这时,多数人眼中都有了一层湿意。

“起驾,去宋卿家,朕去看望他。”

赵匡义带着文武百官来到宋家。

宋九挣扎着从床上爬起来,说道:“臣抱病在身,不能觐见陛下,望陛下恕罪。”

“卿安心养病吧。”赵匡义亲自将宋九扶到床上。

“闻听岐沟关兵败,朕同样夜不能寐,寝食不安。如今三军夺气,朕不知如何是好。”

赵普,赵昌言,李昉,贾黄中等人上书,有的说不当出兵,有的说陛下你策略是对的,但前线诸将做错了。这是替赵匡义遮丑的。但赵匡义不会当真。

宋朝败了,那么辽国必然会反攻了。

实际宋九在路上才开始听到京城种种,十分失望。同样是太宗,与唐太宗相比,赵匡义差了不知多少。

当然,未必李世民有那么完美,真到了唐朝也许还有种种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