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普没有再作声了。
这段时间他损失有些惨重,新亲家高怀德死了,这门亲事带来的影响力渐渐下降。战友老王溥也死了,影响更大。
于是赵普派人扬言,说是王溥被宋九气死的。
宋九听到传言后仅说了一句话:“若是王溥被我气死,只能说明他做贼心虚,未做亏心事,何怕半夜鬼敲门,若是没做亏心事,我又凭什么能气死他?对错不谈,用死人做文章可耻也。”
赵普是阴谋,宋九是阳谋,打了一个旗鼓相当。
但在军事上赵普不大敢插手,这不是他所长,弄不好会自取其辱。因此缄默不语。
宋九还有一个上司,按道理曹彬是一号西府首相,他只是二号首相。不过曹彬这时候心情不大好,自己几个月前还说过,定难八州不会反叛,话音未落便反了,好说什么?
宋九继续往下说。
不管怎么说,李彝兴做得还可以,但赵匡胤待他也不差。
继续勾心斗角,宋九以前献了计策,赵匡胤未采纳,不是不重视西北,而是嫌宋九计策太过激进。
北汉皇帝刘钧乘宋朝立国未稳,勾结契丹与代北诸镇兵马兵阵黄河西岸,李彝兴派兵去麟州营救。刘钧只好撤兵,李彝兴向赵匡胤报功。似乎是有功,然而李彝兴这么做还是为了保住定难四州。而且从五代历史来看,赵匡胤虽没有现在宋九发达的情报系统,但直觉告诉他这个李家得注意一点。派五路节度使去了延州灵州一线。
李彝兴无奈,胳膊干不过大腿,于是献三百匹马。他识相,赵匡胤便赏了玉带给他。实际此时若是李彝兴有什么不好的举动,赵匡胤很有可能动手。西北五大节度使一个也不好惹!不过李彝兴没有把柄授之,赵匡胤又将重心放在统一中原上,继续超级羁縻之。
实际这时候西北诸族看到中原内乱不休,更替不断,渐渐有些看不起中原王朝了。李彝兴在还能将诸族约束住,李彝兴死了,李光睿继位。几个蕃部开始在北宋边境上做起打家劫舍的无本买卖。李光睿便默认了他们的行为。
他不管赵匡篆要管,迅速派兵让董遵诲将他们镇压,李光睿于是装模作样,向朝廷表示感谢,谢谢赵匡胤替夏州平定了叛乱。接着绥州刺史李光琇死,绥州动乱,这一回李光睿本领超强,迅速出兵,将内乱平定,扶持李光琇的儿子李丕禄为绥州刺史。这是害怕赵匡胤打着平定叛乱的借口借机出兵绥州。再与前面的诸族抢掠李光睿的表现,就能看到李光睿的心态。
他们对宋朝忠心很是质疑,手段却是十分高明。
再到潘美党进伐北汉,李光睿出兵相助,破吴堡寨,获无数牛羊铠甲,咱出兵了,咱相助了,咱好处也捞得差不多了。所以再等黄河冰封渡河吧,于是撤兵。再看折家是如何相助的?那才叫真正出兵相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