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九也来到门口,看到他,十个学子跪下,说道:“九先生,我们错了。”
赵匡义细细一想就明白了,宋九打的小算盘未必有表面上看起来的那么好,这小子私心很重的,但确实对河中百姓也不错,露天式的教育,使河中百姓对他都怀着感恩心情。十个学子不顾他一年时限离开,可家在河中,在这种大势下会受到压力。往深里想,宋九似乎做到仁至义尽,未受任何学费,也不过苦力们分一些红给他,要么支付朱三每月五贯钱薪酬,然后宋九与自己讨价还价,要来书,要来笔墨纸砚,这是河中苦力、宋九与朝廷三方承担着这个书舍。十个学子强行离开是不对的,就是找到东家,学的时间短,那么一点学问,东家以后将这个学问套来,忠诚度不够,说不定就驱逐走了。回头是岸是必然选择,是英明选择。
这是往深里想的,表面上意义非同小可,甚至可以将它当成德化的一个范例。对朝廷也有好处,这样跑下去,一年后还剩下多少人,让人怀疑。事情出来了,赵匡义好奇的不是十个学子,他也不说话,而是看宋九如何处理。
第五十二章 地震
外面聚集了许多百姓,有的议论说这十个学子忘恩负义,有的说饶恕他们一回,都是乡里乡亲的,低头不见抬头见。
赵匡义不说话,宋九也不说话,他脸上阴晴不定,大约也在思考,十个学生后面的亲人有人哭求,宋九才开口说话:“饶你们也可以,毕业考试时必须扣一百分。”
“宋九,岂不闻廉颇与附势等门客的故事?”
“燕博士,没有规矩,难成方圆。”
“是如此,那是一百分。”
“什么一百分?”赵匡义奇怪地问道。
张博士在边上做解释,十个学子离开,宋九十分失望,于是制订了毕业证与结业证制度,但什么样的分数才为能毕业,昨天宋九才宣布。现在学六门课,经义、算术、会计、明律、物格与实用,每门课一百分,张燕二人不同意,认为经义分太少,三人争执了一会,将经义与算术定为二百分,以示它为几门课重点所在,实用主要是物格与会计,于是取消代入物格与会计,物格一百四十分,会计一百六十分,明律一百分。这是讨价还价的结果,若以两个博士来定,明律一百四十分也不会让物格一百四十分,但让宋九来定,物格能两百分,经义都不能两百分。
六门课考变成五门课考,合计八百分,必须五百五十分才能及格,及格了才能发毕业证,否则只有两个选择,一个是选择结业毕业,二个选择是留学,再学一年。
不要以为轻松,宋九自己也说了,到时候只会有六七成学子能顺利毕业,余下的未必能通过。这十名学子被商贾敲走,都是以前测验时成绩好的。只要以后继续努力,想毕业不是那么太困难。但若扣了一百分,那就是必须要考六百五十分,这个难度就加大了,有可能六成不会及格。
说着张博士还拿来一张试卷给赵匡义看。
这是宋九先弄出来的,主要是针对算术,后来两个博士看到,也认为不错,拿来了,用在经义上,墨义、贴经、诗、赋、策、论,各自多少分,宋九索性将几门课一起制成考卷,时不时来一个摸底测验。
只有一点不好,出试卷会很麻烦,四人出好了试卷,让两个博士带回内城,请文人誊抄,一份试卷最少七八个文人折腾一晚上才能抄完。有印刷,雕版印刷成本太高,宋九也考虑过活字印刷,正字反铸这时代行,铸造技术也能勉强过关,关健就是粘合剂与油墨,想研发需要很大精力的。仅一百来份试卷,就是有了铜活字排版也不值。因此每出一次试卷都花费了不少钱,若几门课全出,文人的薪酬,笔墨纸砚,最少得花六七贯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