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页

“九郎说得太好了,看来赵相公误会了你。”

“赵相公?”宋九不由一愣,他最怕的就是赵匡义与赵普,现在还好一点,再往后几年,若不幸夹在他们当中,能压成灰灰。

“他说是奇技淫巧。”

“奇技淫巧?朱兄,你过来。”宋九说着,拿来一个竹杆,往院中一插,问:“蔡公公,我家这棵槐树有多高?”

“这个如何知道?”

“马上就让你知道,”让朱三测量竹竿影子长度,此时日头渐午,又是夏天,影子短,槐树的影子正好铺到屋角处,宋九用软尺测量槐树的影子,然后进教室,用粉笔略略一算,放下粉笔,走出来道:“高九丈一尺二寸,悬差不会超过一尺。用这个方法,泰山有多高,都能测量出来。”

“九郎如何得知?”

“这就是数学的力量,再如这道公式,上面宽度加上下面宽度除二,乘长度乘高度,若大的京城城墙,只要按照这个公式去算,再派十几个官员用软尺去测量,千万不能用步去量,那个误差会太大,那么只要一天时间,修建京城四面城墙用多少材料,晚上就算出来了。能说它是奇技淫巧?再如我朝,我朝大敌非是南方,南方几个国家皆式微,大敌也非是北汉,北汉只有几万户百姓,早晚会被我朝收复,未来真正强敌是契丹。我朝又缺少马,以后交战必落下风,然而若是唐朝陌刀在呢?可惜安史之乱后,工匠流失,陌刀工艺失传,再也没有了步兵破骑兵的利器。能说它是奇技淫巧?再如做菜,食材重要,但能不能少油盐调料,能不能缺少锅,能不能缺少柴禾?经营国家也是在做一盆菜,夫子的儒家最为重要,其他方面的学问只要不是蛊惑君王贪于享乐,奢侈无度,而是利国利民的,也不能轻视之,这道菜才能做好。”

“九郎说得对啊,你个学问从哪儿学来的?”

就一句,宋九马上语塞,这才是大麻烦。不能答我是从天下掉下来就会的,或者是孙悟空从石头里蹦出来的,但就是!

第二十二章 麻烦来了(下)

眼前小太监好胡弄,他身后的三赵一个也不好胡弄,宋九沉思一会,编起故事:“说来是巧合,以前有一博学多才的挑筋教人,不远万里来到中原;那天与京城几个无赖发生冲突,我看他是一个外地人,来到京城不易,便上去帮助他解围,与他相识,他教了我一些杂学,包括物格与数学,也包括这些符号。可惜他后来回国了,有些学问我还没有学全。”

“西域的学问。”

“也不全是,部分是西方的学问,部分是祖宗的学问,我将它们相互比较,然后融合,就象珠算口决,我一边在教学子,一边自己在摸索改善。但如我刚才所说,人的精力有限,分心于此,恐以后科举再也不得中。”

实际宋九以后连科举都不想参加。

这是最好的理由,难道朝廷会派人到欧洲求证去?若真去,宋九还会欢迎,那样宋朝就知道海有多阔,天有多高,地有多远,不会再闭塞自大。若是朝廷向犹太人求证,应当有一部分人才来宋朝不久,他们还记得一些西方的知识,也证明了自己所言非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