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6页

宋风[校对版] 戒念 3012 字 2022-11-13

王静辉也丢下了正在各自盘算的官员,信步走出大堂,留下了满屋子大眼瞪小眼的官员,冬日的阳光照在一身便装的王静辉身上,显得他格外飒爽,所有的官员这才意识到——驸马可能是有宋以来第一个穿着便装在政事堂出入的人!

“……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血。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王静辉刚刚走到后花园,隔着老远便听到一阵稚嫩的童音在诵读。领路的太监刚刚想要高声宣王静辉觐见的时候,王静辉却拉了拉他的衣角——原来是大皇子赵煦在背书,而皇帝赵顼也是一身便服坐在凉亭中手中拿着一本书在考教自己儿子的功课。

旁边领路的太监心领神会,便没有说话——驸马在皇帝面前的面子大得很,在这种非正式的场合中,皇帝召见驸马,进了这御花园驸马如同进了自己的静苑一样随意,这也是君臣之间难得的际遇,这种缘分是谁也没有的。

王静辉也在不远处打量着眼前这个孩子——这个孩子是皇帝赵顼第一个儿子,虽然也叫赵煦,但他心中可以肯定这不是历史上原本那个哲宗皇帝,因为历史上由于这个时代医疗水平的限制,皇帝赵顼的儿子并没有几个成活长大的,在赵顼死后赵煦继位的时候还是个十来岁的孩子,若是按照这个算法,就算皇帝赵顼“按时”死亡,眼前这个孩子到那个时候也快要二十岁了。

对于这个名叫赵煦的孩子,王静辉可是关注的很,毕竟长子继位在宋朝还是非常有保障的事情,这个朝代宫廷斗争并不像他原来那个时空中清朝那样残酷,兄弟之间很少为了皇位而自相残杀,都能够保证善始善终,这也是中国历史上很少见的。只要这个孩子能够平安长大,继承皇位是板上钉钉的事情,对于未来大宋帝国的主人,他必须更加关注——皇帝赵顼几次相邀让他来当赵煦的老师,他都推辞,原因不外乎赵煦现在年龄还实在太小,而且这也是他欲擒故纵的手法。只要到了恰当的时机,这个皇帝老师的位置他是一定要做的,这关系着大宋未来改革的走向——王静辉从来都不认为改革能够在赵顼这一任上大功告成,就算赵顼能够活的足够长,但改革的旗帜还是需要后人来继承的,可不能够闹出“元佑党人碑”那种可笑又可悲的事情来。

虽然王静辉不做声站在稍微远些的距离上,但皇帝赵顼身边的太监可是眼尖的很,轻声在赵顼的耳边低语了几句,皇帝赵顼抬头看过来正是驸马在远处候着,便放下书本打断了赵煦的功课考究,此时王静辉也不矫情便走上前去行礼说道:“臣恭喜圣上!”

“朕有何喜?”

“大皇子聪明睿智,岁不过五便可背诵《论语》,这难道不是圣上之喜,大宋之福么?!”王静辉笑着说道。

皇帝赵顼听到王静辉夸他儿子聪明,心中也是高兴的很,但还是板着脸说道:“爱卿莫要捧杀了煦儿,要是煦儿长大后能够有爱卿一半,朕也就心满意足了!”

王静辉略微沉思了一番后走到赵煦的身边说道:“殿下,敢问刚才所背诵的是哪一段?”

赵煦用稚嫩的童音回答道:“《论语·子罕》篇。圣人这句话是说:‘比如堆土成山……’”

赵煦一边解释,王静辉和赵顼也在一旁耐心的听,不过与皇帝赵顼眼中流露出来的欢喜不同的是,王静辉则感叹怪不得宋朝的皇帝都能够出来一个书法家,一个不过才四岁的孩子便已经熟读《论语》开始明经了,这也便是皇家能够得到最好的教育资源来培养自己的接班人。都说清朝的皇帝读书最多,不过在王静辉看来这个时代读书多并不代表什么,就是放在后世他那个时代也是如此,读书多并不代表具有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况且治理国家也不是靠儒家经典能够搞定的,书读多了尤其是儒家经典读多了,反而也许会起到相反的作用。

赵煦的功课那是没得说,王静辉虽然很少插手具体的教育事务,但对于教育他还是非常注重的,在他的印象中似乎没有几个人能够在这么小的年纪便可以流利背诵《论语》的,更不要说是粗略的解释了,他身边的李慎已经是个公认的天才了,不过王静辉想想看李慎这么小的时候估计也不过如此吧。

“爱卿以为如何?”皇帝赵顼笑着说道。

“嗯,殿下聪颖过人,不过治理国家还需要努力,并不是把书背下来便可以过关的,不过能够牢牢的掌握这些基础知识则是第一步,殿下切记应该再接再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