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7页

北洋[校对版] 戒念 3773 字 2022-11-12

“你的任务是击败北洋海军,至于下面的作战安排,帝国军部将会有进一步的安排……首相大人正在通过德国公使试图和俄国人进行接触,和英国的外交活动也正在展开,这些事情你就不用操心了。一切的关键就在于你如何将北洋海军击败,只有这样的战果,帝国才会做出进一步的动作……”山本权兵卫说道。

东乡平八郎走到海图前略微沉思了片刻说道:“要想击败北洋海军,我们绝对不可以分兵,就现在的形势来看,我们必须要对两支北洋分舰队进行攻击,我个人以为任何一支分舰队对帝国海军而言都是非常艰巨的任务,若是此战非打不可的话,我选择由龙旗号战列舰带领的那支主舰队,这样的胜算会更高一些!”

山本权兵卫也走到海图前说道:“如果你真的能够抓住其中的机会,我也是非常赞成先攻击北洋海军的第一分舰队……尽管对北洋海军的战舰并不是很熟悉,但是那四艘靖海级装甲巡洋舰所组成的第二分舰队因为是同级别战舰,性能上基本一致,就算有实力打,也未必能够抓得住它……相反如果我们集中精力击沉龙旗号战列舰,这在士气上将会有很大的帮助……”

“第一分舰队的战舰数量比较多,而且战斗力应该也很强,这支舰队可以说是北洋海军的真正主力,舰龄分别横跨十五年以上,战舰性能也就有很大的差别,我们可以通过快速穿插的方式速战速决重创其主力,重点攻击目标就放在敌旗舰龙旗号战列舰,将这艘远东目前最大的战舰击沉,这就是胜利,也是我们唯一所能够掌握的制胜机遇!”东乡平八郎说道。

北洋水师两个分舰队在黄海海面上相距差不多八十海里的距离上航行,在抵达鸭绿江口时,两支舰队距离拉开,邓世昌率领四艘靖海级装甲巡洋舰向南警戒航行,林泰曾则率领主舰队连同货船在娘娘城靠岸卸货并且获得煤炭、淡水等补充——龙威级巡洋舰经过改造后虽然扩大了煤仓,但考虑到这次海上行动不知道什么时候才会和日本舰队展开决战,这就暴露这一级巡洋舰在续航能力上的薄弱之处。

在去年谭延闿的无线电电报技术取得重大突破之后,北洋海军首先进行了应用,这也是无线电技术在世界海军上的第一次应用。虽然两支舰队相隔的距离比较大,但有无线电电报联系,当一方遇敌之后,另外一支舰队可以火速进行增援——因为谭延闿的重视,日本间谍一直不知道北洋海军已经采用了无线电联系。

在完成物资装卸之后,北洋海军两支分舰队依旧保持一定的距离向朝鲜湾航行,不过双方的距离相隔六十海里——如果两支舰队中任何一支遭遇日本舰队,在交战三个小时内,都可以得到对方的及时支援,这种方案是海军参谋部早先制订的对日作战计划之一。

这几年谭延闿加大对海军人才的培养,除了广泛在北方和南方其他省份招生培养海军人才,以破除“福建海军”一支独大的局面之外,因为造舰周期的缘故,培养出来的海军军官远比实际需要要多得多。这些富余出来的海军军官大多数被安置到“北洋海军参谋部”任职,或是直接送到英国、法国和德国海军院校中进修,在进修完毕之后会被安置到英法德三国海军战舰上去实习。

海军参谋部的一项重要职责便是根据谭延闿的命令,来制订各种对日本海军作战计划。现在北洋海军的两支分舰队布阵是主动攻击方案之一,目的就是引诱日本舰队的骄狂和冒险性格,在交战之时最大限度发挥靖海级装甲巡洋舰编队的高航速、强火力的优点来埋伏日本舰队。

日本驻华公使在得到国内指示之后,向清政府提出了交涉,要求对北洋海军集体出海做出解释,此时军机处才知道北洋海军对日本采取了行动,至少是一种威胁的姿态。军机处责成总署问询,直隶总督衙门回函——北洋海军在黄海进行军事演戏,并非有意针对日本。不过谭延闿私下给张之洞致电,挑明了革命党是受日本支持的叛党,为的就是搅乱国内政局,加剧中国内耗,好日后为其所图谋。

张之洞对北洋海军的行动持默认的态度,既不支持也不反对,但却上书朝廷为北洋海军拨款两百万两用于追加造舰费用——张之洞和谭延闿心中都明白,一旦中日两国开战的话,这两百万两的造舰追加款项将会成为北洋海军的初期特别战争经费。尽管二百万两对于一场关乎国运的战争是微不足道,但是总比一点准备都没有要强得多,这些银子已经可以让天津机器局和保定火药厂满负荷生产——造战舰的周期来不及,买战舰又太少,只有用于生产弹药才是最划算。

不过谭延闿和张之洞谁也没有想到,日本已经开始秘密展开外交攻势,在英国取得了五百万英镑的贷款,并且积极和俄国进行接触。北洋海军出海的当天,日本驻英公使林董就秘密接触阿姆斯特朗等公司,寻求购买战舰的意向——根据英日达成的借款协议,五百万英镑的贷款必须要购买英国的机器设备或是武器成品,而日本付出的则是进一步的让英国控制其海关的权力。

到目前为止,英国依旧认为中日之间的军事冲突对英国进一步控制两国经济命脉有着巨大的积极意义,尽管在今年年初,英国首相索尔兹伯里在英国《泰晤士报》上做出了非常精确的断言——“未来五十年之内,远东问题并不会成为左右世界政治的焦点……”。能够通过经济手段控制这两个远东“强国”,从而兵不血刃的继续巩固英国在远东的利益,这是英国非常乐意看到的,这远比甲午年中日大战,俄、法、德三国向远东派出强大舰队要省事的多,也更加有效。

日本驻英公使之所以能够这么容易的从英国人手中获得贷款,这完全是英国的“纵容”——只有中日两国发生战争,才可以让英国的战舰制造业再次焕发出活力。对于英国人而言,这几年中国的变化实在是让英国主要战舰制造企业非常恼火的,本来重建北洋海军英国可以获得很大一部分利益,但是从头到尾中国只有一艘龙旗号战列舰交给英国建造。

英国人最受打击的便是就这一艘战列舰的订单,其装甲还必须是从中国本土运来的,想当年在定镇两大巨舰建造之时,英国和德国都展开了激烈的竞争。德国得手之后,英国立刻禁止钢面铁甲向德国出口,以给予德国人颜色,并且向中国人展示其技术力量,迫使镇远造价大涨,也逼迫德国人加大在战舰装甲材料上的研究。在建造龙旗号战列舰的问题上,对于中国引进德国技术生产的克虏伯装甲也是非常无奈,甚至认为这是德国人在幕后操纵,以对当年的钢面铁甲出口问题予以回应。

根据英国驻日和驻清国公使的回复,英国认为中日两国再次爆发战争并不稀奇,虽然各种分析报告认为在主力战舰上,中日两国各有擅长,但英国海军部更相信北洋海军顾问英格纳的判断——如果清政府不更换北洋大臣的话,那么中日第二次海上大战的结果中国会占有很大的优势,日本是有很多优秀的海军将领和严格训练的海军士兵,但是这都比不过北洋海军最强大的管家兼保护者——北洋大臣。英格纳的意思非常简单,而赫德的回复则更加干脆——倾日本一国之力也未必能够拿现在的北洋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