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1页

“天估我大汉!”天子泪流满面,泣不成声。他走下座位,将同样泪流满面的杨彪等人一一扶起,最后端着酒杯来到孙绍和曹彰面前,躬身施了一礼。孙绍和曹彰连忙避开,口称不敢。天子却拉着他们,眼中含着热泪:“协不德,忝居天子之位,险丧我大汉。前有曹公,今有孙卿,扶大汉于将倾,挽狂澜于既倒,于我大汉有再造之恩。协敢以此酒,谢二君大恩。”

孙绍看了一眼曹彰,还在犹豫,曹彰却慨然道:“陛下言重,臣等既为汉臣,理当为大汉效命。然陛上言已及此,昔年圣人责子路不受谢,臣也不敢谦让,成私德而伤大义。臣不才,愿与孙君共勉。”

孙绍见众人眼巴巴的看着自己,知道他们虽然心思各异,但大部分人都能接受他不要再内战的思想,倒也有些兴奋,且不管以后会不会有变顾,此时此刻,便足慰平生。他和曹彰心领神会的看了一眼,向天子行了一礼,大声道:“臣等受赐。”说完,将酒一饮而尽。

众人再次恭贺天子,然后兴高采烈的笑了起来,仿佛完成了一件大事。杨彪欢喜得有些忘乎所以,端着酒杯,先敬天子,再敬孙绍等四人,然后意犹未尽,又和顾雍等人痛饮一场,直到酩酊大醉。

第九十六章 忠奸莫辨

杨彪半夜醒来,头痛欲裂,身子刚刚动了一下,却觉得浑身无力,四肢酸软,口中干渴之极。他轻轻的唤了一声:“水来。”

“杨公醒了。”一个熟悉的声音传来,紧接着,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传了过来,天子端着一杯茶,出现在杨彪面前。杨彪吓了一跳,翻身就要坐起来,却被天子摁住了。

“杨公,你宿醉力疲,不要起来了,就这么躺着吧。”天子微笑着把茶塞到杨虝的手里:“孙卿来看过杨公,见杨公还没醒,说了两句话便走了,留下了这醒酒茶,说是葛仙翁的方子,颇有奇效。”

天子絮絮叨叨的,眼神中充满了轻松的笑容,看得出来,他的心情非常不错。杨彪想到孙绍趁阅兵之威逼迫曹彰等人立誓不挑起内战的那一幕,也止不住眼眶有些湿润。

“陛下,我大汉又有几年太平日子了。”杨彪哽咽道:“老臣便是此刻甩手而去,也能安心的去见先帝了。”

天子笑着点点头,偏起一条腿,坐在榻边,手拉着杨彪宽厚的手掌,轻轻的拍了拍:“杨公,莫要急着去见我的父皇,我还有一些不解的事情,想请杨公参谋。”

杨彪迎着天子的眼神,微微的点了点头。天子在担心什么,他心里一清二楚,因为他也一直在考虑同样的事情。虽说弭兵大会之后天子便脱离了曹操的控制,但是洛阳的实力最弱,天子的担心并没有因此减轻几分。西征之事无疾而终,贾诩因此郁郁辞世,天子的心里更紧张了,他生怕一不小心便会重起战事。这次吴蜀纷争,做为天子,他不敢出面调停,生怕出了头也没人听,结果大失颜面。然而他又知道,不出面就等于承认了自己的无能,结果也好不到哪儿去,在这种两难的情况面前,一切智谋都没有用武之地,如果不是孙绍出人意料的举动,现在会发展成什么样子,真是难以预料。

“杨公,你说孙卿……他为什么这么忠心?”天子脸上的笑容淡了一些,迷茫的神色浮现出来,他想了想,随即又解释:“曹操是老臣,刘备还是皇亲,他们都没有把朝庭放在眼里,孙权有异心,也是不言而喻的。孙绍没有享受过我大汉的恩惠,为什么他反而成了最忠心的臣子?”

杨彪眼神一闪,没有立刻回答天子的疑问,他将茶杯凑到嘴边,闻着带着药味的茶香,浅浅的呷了一口,品了品,才说道:“董卓乱政,山东诸侯起义兵反董,袁绍为盟主,然则诸军唯饮酒高会,不思进取,勇于进兵者只有两人,一是当时只是一个行奋威将军的曹操,一个是当时只是领长沙太守的孙坚。如今天下四王,曹操为其一,孙家占其二,另一个刘备虽是皇叔,可是,他那个皇亲比起当年的刘虞、刘表、刘焉等人来,根本不值一提。陛下,为什么会是这样?”

天子皱了皱眉,不明其意,杨彪不仅没有回答他的问题,反过来问了他一个问题,让他十分不解。可是他知道,杨彪既然这么问,肯定有他的用意。他仔细的想了想,摇摇头道:“我一时还真是想不明白。就算是我大汉气数将近,似乎也临不到这四个人为王,就算袁家兄弟无能,但除了袁家,似乎也轮不到这四个人。比如你弘家杨家,就比他们更有资格。”

杨彪笑了笑,没有吭声。此时此刻,一个天子,一个老臣,居然很自然的谈起了这样突兀的话题,却又显得十分自然,谁也不觉得有什么不对的。其实汉朝信奉五德说,从来就不相信哪一个王朝可以永远传承下去,就连天子自己也相信刘家的江山迟早会有一天被另外一个姓取代,只是时间问题,特别是天灾人祸四起的时候,从天子到大臣,都有这样的想法,尽管在镇压反叛上他们从来不遗余力,但对五德说的信仰却并无疑问。从汉朝建立到现在四百余年,说刘家天禄已终,应该让出天下的言论就一直没有断过,天子听了,也不会觉得有什么不对,汉哀帝害爱董贤,甚至要把帝位传给董贤,当时的大臣也只是说董贤是个佞臣,也没有说这让位之说是大逆不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