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学子们提出,朝廷的科举应该根据地方上报的官职的数量来取士。也就是说,你们这个县如果缺少三名官员,你就上报给朝廷三个名额,下一次科考的时候,朝廷根据这些年需要的官员数量,来决定今年录取多少学子。
这样的话可以从一定程度上杜绝一些小地方的官员私自安排自己的亲属。因为缺人你必须上报中央。如果私自安排自己的门生弟子,没有编制了。
这个方案是这一段时间争论最为激烈的,如果他顺利实施的话,那就等于是卡住了“冗官”源头。
当然,对于像夏竦和范仲淹这种朝廷重臣或者能直接从仁宗手中要的名额的边疆大吏来说,没有任何影响。可是光指望这些边疆大吏和朝廷重臣,能制造几个冗官出来?
所以范仲淹对这件事情非常的支持,看的很清楚,这个方案被通过,自己的改革基本上就算是全部完成了。他真的累了,等事情做完,他想好好歇一歇。
“臣附议!”
“臣反对!”
“万岁,臣以为万万不可,那些学子连功名都没有,能商讨出什么国事?不过是乱国之策而已!”
“……”
范仲淹的路注定不会顺利,即便只剩下这最后一步,他面前依然是一堵厚厚的高墙阻挡着他的前进。
朝堂上范仲淹昂首挺胸,直视群臣,那摸样显然是告诉所有的人,大功将成,这一步他志在必得。
第686章 谁的绿帽
陈元知道朝堂上又要争吵了,这是每天都要进行的戏码,吵吵也好,让士大夫操练一下,日后联盟正式运作的时候少不得这些懂得吵架的人。
他对这些争吵没有一点兴趣。陈元在改革这一方面讲究一个顺势而为,如果大家都同意了,那些保守派根本挡不住潮流的趋势。如果大多数人都不想改,那么自己也没有必要硬改。
只是那个春秋学社是什么东西?陈元真的没有听说过。
站在朝堂上面站着,听着那些士大夫用各种慷慨激昂的语气表达着心中的对这改革贡举制度的看法,他巴望着争吵早点结束。有这时间在这里,还不如回去看看老婆孩子,你们若是想吵,等明天驸马爷不用上朝了你们可以好好的吵。